由于看了第七季第四集《玩物》,回过来看了这一部电影,非常有意思。

《玩物》那一集,与这部电影是有关联的,不过算不上是续集。《玩物》讲的是另一个游戏,这部讲的是潘达斯奈基这个游戏,当然这俩游戏都出自于一个公司,且与科林有很大的关系。

总结一下,这部电影主打平行世界,以及剧中剧的套娃,其中还抒发了作者写稿策划的心酸历程,以及对影视和游戏评论的嘲讽心态。

科林要把男主从“洞”中带出来,结果就是嗑一发致幻剂。磕完之后,就突破这个世界对人的限制,所有事物都栩栩如生。

人所能感受的世界,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感官的作用而已。人从本质上是无法真正感知外部世界的,其实外部世界都只是想象而已。致幻剂可以扭曲感官,从而产生不同世界的体验。你说致幻剂产生的是幻觉,但是现实世界又如何证明不是幻觉?真实如果存在与感官之中,那么幻觉又何尝不是真实?

第七季第四集《玩物》,也有磕致幻剂的情节,由于磕了致幻剂,主角才能听到数字化生命在说什么。如果不看本片,那么《玩物》这一集有点跳脱了。

吃豆人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强迫症一样的通关之后,下一关还是继续吃豆,无始无终。在现实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这些既定路线总是让人产生一种幻觉,以为只要做了这些就可以轻松下来了,人生大事就解决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吃豆人一关接着一关,而现实世界中的人也总是在办完某事之后,强迫自己去干别的事情,否则就会空虚无聊痛苦。

主角与科林磕完致幻剂,就来到了阳台,这里开始探讨死亡。其实对于死亡,本剧是戏谑的。因为平行世界的存在,人生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谁也不知道死亡之后是什么,也许又回到了原点。这就有点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既然世界是无意义的,那么做什么都可以!生命就如同吃豆人一样,这局结束了,开启下一局而已,也没啥的。

创作的过程,总是痛苦纠结的,甚至要经历好多次精神崩溃。游戏公司也并不在意,而是在意什么时候交稿。同时,评论者们也写着各式各样调侃式的评论。

本剧的编剧,把创作的艰辛写了出来,把可能遭到的各种评论也同样写了出来。这同样是本剧编剧对创作和他人评论的戏谑行为。不被看好,也是理所当然的吧,据说就连本剧男主演员一度都受到各种外界评论的困扰,而且本剧分数都还不到7分。

在平行世界中,一切皆有可能发生,然而每一个世界虽然看起来都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但最终却只有一种可能性,这又有一种决定论的意味。这又是一种命运的玩笑。一切结局又早已注定,显得无奈,显得宿命论。

第七季第四集《玩物》讲的是本剧十年后的事情,科林给了《玩物》男主角游戏,让男主巧妙的偷走,并且让这个游戏产生了新的后续,还是挺有趣的,虽然与这部电影完全是两个故事,只是有关联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