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来看剧的都是原著党,起码也是久经考验的后现代主义战士(bushi)。结果竟然有那么多人对于这部剧感到迷惑,并纷纷打出差评。在此进行一些微不足道的解读,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作为原著党加资深村上粉,村上在此前的创作人物大多是无感之感的状态。(就有点像布列松要求演员机械无表情表演一样,以此达到一种属于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境界)自1995年日本地震和毒气事件之后,村上开始介入对日本社会的思考,可以简单理解为从一个旁观者到一个参与者。这部电视剧的原著小说集就是其转向的重要标志。而第一集同时也是小说集的第一篇,角色同样存在着村上的无感状态,但在后来,村上主动去打破了这种无感状态。方法就是角色生活发生变动,同时对应日本社会的变动。这种变动称不上巨大,人离了婚也要继续过,也会再有新欢,社会地震导致伤亡最终也会运转。但是这种变动如同突然转动的齿轮一般一下刺激到了主角,(同时也是作者希望的)日本社会的神经。使主角开始具有有感的思考(对于远方的感觉,对于妻子的离去,对于自我。这些都是指向同一个意向)
还有看不懂的原因可能是村上原著中包括改编成的电视剧有大量的非情节化模块,并且这种模块大部分是与现实有一定距离的(例如:机场两姐妹一下就认出了男主,妻子以不露面的形式提出离婚)观众常常会把一部作品理解为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但是可以说非结构化模块才是后现代文学精髓所在。就像生活,就算你经历了一件很重要的大事,在这个时间中也不可能处处都是关键点,大量的冗余才是现实的日常。村上巧就巧在创造这种距离现实有一定距离的冗余。使自己的小说成为了一种与生活有距离的生活。极小概率真实存在,但极大概率根本不存在,它的基础背景是在与我们相似的现实中,这种矛盾使我们在思维上开拓出了一个地界,与我们的生活有一定距离的同时有不是完全的奇幻世界,这就是村上的配合上无感之人,这就是村上的魅力。
当然,无法清楚什么是非情节化模块,什么事主线意向也是后现代文学的魅力之一。这代表了不同的人会在这个虚拟的剧场中因为不同的物品的结合而产生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所以上面我的解读也可以完全是狗屁,因为后现代文学属于每一个个人,来自每一个人的思考。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以谦逊的态度(或者更专业一点的说是艺术欣赏伦理,简单来说就是不带有故有目的去欣赏一部剧,比如:哇,这部片子就是故弄玄虚,我看原片就是看看他到底是怎么神经质,看了原片果然很神经质)观看艺术,生命自有自己的道路。
(ps:如果你在粉色视频平台也发现了类似的评论那也是我,我正是想到可能大伙都有这样的疑问才写下了人生第一篇正经的文艺评论,别给我举报没了)
大胆解读一次电视剧与原著,以第一集为例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6.0】优点缺点都相当明显的片子,可惜缺点全是能避免的
【6.0】优点缺点都相当明显的片子,可惜缺点全是能避免的。先说优点:我从未见过有一个电影可以将城市景色拍的那么美丽,如果你接受的了剧情那么你将会感受到很强的情感张力。缺点:剧情太过于单薄,演员的演技有时候堪称灾难,很多时候我感觉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