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阀士族看唐诡3卢凌风总是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原因
这件事必须从士族的诞生到门阀的强盛开始说起。士族诞生于汉朝,由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
儒家善钻营追逐权力、迎合权力,历史上不断根据当下的需要对《论语》等经典进行重新注解,方便统治阶级使用。汉武帝发现了儒家好处之后,来了个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彻底断绝了民间百家的上升通道,儒家士族就此崛起,并占据权力中心数百年。
所谓士族,就是手握儒家经典解释权的那部分家族所推崇的血统论,强行将世人分为士农工商等籍贯,并将对士族威胁最大的商人打入贱籍。士族成功垄断政治权力之后,愈发变本加厉,终于在汉末出现了“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的可笑境况。奈何士族已经势大,让诸子百姓变成了目不识丁的文盲,于是在三国时期,曹魏为了收拢人才,推行了九品中正制,将世人分为九品,士族为上品,掌握举荐之权,并由此开启了士族权力的巅峰——门阀!
司马氏篡魏之后,大肆分封诸王,终致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但是琅琊王氏却因为帮助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建立东晋,开启了“王与马共天下”的门阀巅峰期,形成了王谢等顶级门阀。是时,皇帝成为象征,大权由顶级门阀共掌。
但也因为士族门阀的腐朽,导致举国战乱,北方胡人几乎把士族连根拔起。(结合唐诡3里头京兆韦杜两家阀阅遗失,家世凋零)到了隋朝时期,北方士族人丁已经不足以支撑朝廷运作,于是在大业三年隋炀帝开始了科举制,从士族之外选举人才。
到了唐朝,皇帝们进一步发现了科举制的好处,就是断绝士族门阀对朝政的把持,进一步推广科举制,并且在武则天时期对士族进一步打压,导致了士族五姓七望崔卢郑王对李家不满,拒绝与皇室通婚。
没错,卢凌风就是这种矛盾下的产物,他注定只能是一个没娘的私生子。
说回科举制,虽然应试教育的糟粕荼毒中国数千年,但是不可否认这是比九品中正制更先进的制度,为底层平民打开了上升通道。而门阀士族不过是被扫入历史故纸堆的糟粕,是可笑的血统论。血统论从此在中国没了市场,倒是被当时对中华极其崇拜的日本捡了过去,并持续至今。看过《海贼王》等日漫的人都知道,日本对血统论的痴迷已经深入骨髓不可自拔,以至于民间自甘堕落,无种姓而甚于有种姓。
说回唐朝,士族门阀的血统论被武则天打破之后,就再也无法起来。唐初五姓七望还能凭借门荫入仕,后期哪怕是所谓的天下第一氏崔氏都得参加科举。在唐诡3的后武则天时期,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争权阶段,崔卢郑王正处于一个濒死之前的最后挣扎?卢凌风的别扭也体现了当时士族内心的苦闷。士族瞧不起科举出身的官员,科举出身的官员同样抵触高高在上的士族。这才有了唐朝诗人著名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对科举制的赞颂,开启民间上升通道,结束王谢门阀的权力垄断。
卢凌风对苏无名的刻薄,正是源自于士族内心的彷徨与失势之后的恐慌,说白了就是一种败犬狂吠。
再说那些安社商人所作所为,其实也是对士族数百年打压商人的报复。曾几何时,商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也是能够出将入相的,却被士族打压成不能入仕的贱籍,这种仇恨扭曲人性,进而导致惨案发生。
看过《长安两万里》的都知道,李白作为商人儿子,也是士族的受害者,不惜上门当赘婿,以摆脱商籍。
可笑的是在看唐诡3的时候,还有人在吹嘘什么士族风骨。正确地说,士族并无风骨可言,而是一群依靠血统论对整个时代整个社会敲骨吸髓的蛀虫。士族若真有风骨,既然都已经掌握了儒家经典的教育权和解释权,大可不必门荫入仕,完全可以平等地参加科举。
“士可杀不可辱”是士人风骨,而不是士族,两者不可混淆。
从门阀士族看唐诡3卢凌风总是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原因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