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旁观者》,最让我念念不忘的,不是复杂的剧情,而是陈坤饰演的陈家辉那双“不敢直视”的眼睛:面对父亲的遗像时,他的眼神会闪躲;说起十六年前的争执时,他会低头盯着地面;甚至在兄长提起父亲的病情时,他都会下意识地移开视线。这种“逃避”的姿态,像极了现实里的我们——面对亲情里的矛盾,总是习惯用“躲”来解决。
...影片里的陈家辉,因为少年时母亲的死,怨恨上父亲并毁掉了父亲的工作设备,从此再也没回过家。直到父亲去世,他才被迫回到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可他的回来,更像是一种“完成任务”:穿着得体的衣服,面无表情地探视,甚至不愿多待一秒。这种“冷漠”的背后,其实是对亲情的恐惧——他怕想起当年母亲意外去世时,去寻找父亲,却看到父亲在和另一个女人交谈的场景,怕承认其实是自己毁掉了父亲的工作,更怕面对自己对母亲去世的无力。
...《旁观者》最打动人的地方,就是它的“不完美”。陈家辉没有和父亲达成完美的和解,因为父亲已经不在了;他也没有一下子变成“孝顺儿子”,而是带着愧疚和理解,慢慢学会面对过去。就像现实里的我们,和父母的矛盾不会一下子消失,那些没说出口的话也不会突然说出来,但只要愿意迈出第一步,就不算太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