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便听闻香港TVB拍的这部纪录片《无穷之路》备受好评,这段时间正好拿来下饭时间看,好巧不巧,前两天《感动中国》节目颁奖,《无穷之路》的主持人陈贝儿,获此殊荣。

凭借一部12集,每集20分钟的纪录片,就能拿《感动中国》吗?

可以。如果你看过这部《无穷之路》的话。

...

包括陈贝儿在内,这支TVB五人小分队,来到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宁夏、海南等多个省份,深入贫困地区,以既不失宏观格局,也不失人性温度的视角,捕捉到了祖国脱贫工作背后的点点滴滴。

坦诚而言,《无穷之路》的每一集,都是让我在笑声与泪目之间度过的。

我们当然会被感动,因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在富起来一部分、国家有余力之后,仍然愿意花费巨大的力气把因为历史和地理局限导致的贫困人群使劲拉上时代列车,而不是放任他们被时代的滚滚洪流所淘汰。

但以电视纪录的视角来审视,扶贫脱贫的故事天然摆在那里,有许多家电视媒体可以去制作节目,那么,为什么偏偏是陈贝儿和TVB赢得了所有人的一直点赞?

我想,这个答案你只有看了节目便自然知晓。

而这也是陈贝儿作为节目主持人和出镜记者的独特之处。甚至,也是她获奖的理由。

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陈贝儿,尽管后来才知道,人家早已是香港主持界的代表人物,不过这些荣誉和头衔都不重要,对于许多新观众而言,随便看一集你就能感受到陈贝儿这位出镜记者的不同之处,你很快就会喜欢上她。

在《无穷之路》里,陈贝儿可能展现出了华语记者在户外节目主持采访的最高水平。

正是因为陈贝儿,《无穷之路》没有以往你我所熟悉的那般纪录片的严肃感和刻意感,而是那般休闲与自然,就像一位城里的邻家表姐回乡下省亲一样。你可以从无数个细节,比如每次见到采访嘉宾,她总是一路小跑上前跟人热情握手打招呼,比如每次采访她都会认真倾听及时回应,她是如此热忱又随和,跟采访对象总能很快打成一片,无论是孤独的老人、叛逆的小孩,或是其他人……

陈贝儿的知性与同理心,在《无穷之路》里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会因为怒江边的乡村医生只为一句承诺坚守至今,而瞬间落泪;她会跟那些叛逆的不习惯上学的少年开玩笑;在爬山路的时候,她也会跟直男一样的村长小伙开玩笑撒娇……在采访之外,单独出镜的环节,她又会成为那个理性淡雅、条理清晰的主持人。

更不用提陈贝儿的出镜形象,如果不是很早就确立主持为自己的志向所在,陈贝儿完全可以进入演艺圈或转行模特。当陈贝儿走在宁夏的戈壁滩上时,航拍镜头下,直让人联想到三毛的诗意;但你看在广西、海南和云南这些低纬度地区的采访里,陈贝儿几乎都是穿着凉拖鞋,这种习惯也十足广东风啦。

更随和的是,采访学校老师的时候,贝儿和老师都是双双坐在课桌上聊天的;采访广西的农业电商公司,贝儿也是很自然地坐在身后的办公桌上采访“F4”的……没有姿态,反而是最好的姿态。

...

陈贝儿对每个人都发自内心的尊重,对不同境遇的生活都抱有同理心,她真心地愿意换位思考,她总是因为采访者的故事而动容……这种超强的同理心与共情能力,与其说是记者的必备素质,倒不如说,是陈贝儿本人刻在骨子里的深邃人格。所以,她几乎都是本能反应,不用犹豫,也无需假装。

我相信,你一定在其他主持人身上见识过,刻意的假装与表演,会是怎样的格格不入,也会成为经典表情包千古流传。

这是陈贝儿独一无二的个人特质,正因为她,也是她,赋予了《无穷之路》独特的节目气质。

...

看过《无穷之路》,其实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想起了另一档与之相似的节目。

那同样是一档足以展现祖国各地翻天覆地变化的纪录片节目,但这档节目却是如此低调,以至于我不得不再次推荐——央视4套的纪录片节目《远方的家》。在央视网和央视影音APP都可以收看。

《远方的家》这档节目开播已超过十年,每年至少有200期节目,每期节目40分钟。它有多个主题系列,比如以大江大河为主的《江河万里行》,以沿海岸线为主的《沿海行》,还有《边疆行》等系列节目,旨在通过实地探访,介绍各地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情、特色特产,以及重要的地区发展故事。

《远方的家》是我十分偏爱的节目,作为背靠央视的节目,资源上它是不愁的,所以通常会派出多个摄制组奔赴各地同时拍摄,这也意味着,节目会有许多位出镜记者。正因为这一点,我才觉得,《远方的家》与陈贝儿的《无穷之路》具备相似之处。因为《远方的家》的出镜记者,在大陆的电视媒体里,也是最随和、最深入民间、以及最朴素的。

我喜欢几乎每一位《远方的家》的出镜记者,比如兢兢业业、笑起来真好看的唐天骄,又比如总能冒出许多机灵古怪的梗的谭文颖……我尤其喜欢的一个节目片段是,谭文颖在川藏公路便遇到一群摩托车自驾的人,一番攀谈之后,大家热情告别,望着摩托车队远去的背影,记者谭文颖瞬时情绪涌动,于是她对着镜头自主抒发了一番感慨……这一刻,我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仅仅是为节目采访而存在的工具人,我看到了真实的人性,看到了作为记者的她身上最闪亮、但也许又不那么符合“规矩”的个人特质。

直到今天,我都记得那个片段。

正如篮球比赛里,优秀的裁判是让观众感受不到裁判的存在;好的记者,是让观众感受不到记者的存在吗?

我认为并非如此。

出镜记者或主持人,当然要推动节目进行,保证节目流畅,但这与个人特质的展现,并不是绝对的冲突。如果有记者的个人特质与节目调性太过和太出挑,那只能说这位记者还不够优秀,还没有学会真正的平衡。

出生于香港的优渥家庭,孩童时代就可以与张国荣、梅艳芳等巨星照面,留学于海外,成为业界知名主持的陈贝儿,在《无穷之路》之前,不仅对贫穷,甚至对普通乡村,都没有多少概念……但这依然不影响,不影响她去面对、认识和理解与她的既有经验堪称天翻地覆的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当我们在城市里总是很容易看到一些人对待服务员趾高气昂,一些扎根城市两三代的土著对外来乡下人口刻薄又排挤时,你就知道,陈贝儿身上的同理心与共情能力,并不是一种人人都具有的能力。

是的,那也许是一种天赋,但也是一种能力。

感谢贝儿带给我们《无穷之路》。大家也不忘了央视的《远方的家》。

【文:阿鱼探长。公众号:阿鱼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