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这是对现实生活的赤裸描绘,天降危机之后的人们究竟会怎样?媒体迷恋流量,资本追逐利益,总统只关心选票,政府滑稽的人事安排、英雄主义的高捧以及一群到处吃瓜的民众。全片几乎很少有人第一时间去回答如何阻止陨石的坠落,除非毁灭世界的倒计时一点点靠近或者因为要摆脱丑闻或寻求资源而进行的被动应对。真的充满敷衍!

剧情从陨石观测到“看不见”,总统、政府、媒体、民众的漫不经心,到陨石逐渐“肉眼看到”,这种警报才彻底拉响!的确,对于未知,我们选择视而不见;而到真正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我们再也做不了“鸵鸟”,或许是短视,可能是娱乐至死。

可以说这是一部表层故事清楚易懂,深层故事映射现实的寓言,更准确的说,可能是一部为了讽刺而讽刺的荒诞喜剧。网上针对它的解读很多,毕竟剧情上有很多对现实的“致敬”,现实人物和剧情角色总有些莫名联系,很容易联想。

有人将这次天降陨石理解为这次疫情,并将疫情下的美国政府痛批一番;主创团队认为当初是为了警惕全球变暖,希望如“天降陨石”的天灾人祸能够得到重视。每个人各有自己的看法,多么神奇的巧合,共鸣情绪表现满满。

但是这些真的够嘛?或者说影片的初心是什么?我大胆猜测它可能就是一部为了讽刺而讽刺的悲喜剧,可能是想要的太多导致很多讽刺流于表面,尖锐明显不足,人物的群像化描写缺少厚度,受限于题材和时间,出现了这样一个“缝合怪”。

没错,这就是个缝合怪,主题的深刻或剧情的反转明显是欠缺的,满满的荒诞感更多是一种营造。相比之下更喜欢《黑镜第一季》的第二季,其中有一个反体制的黑人最终被驯服,或者是《瑞克与莫蒂》“不要版权篇”的脑洞大开;还有最喜欢的《是,首相》系列对于政客和文官体系的讽刺。

当然这种批评可能是和一些质量更高的影片来说。简单概括:这是一部梗料满满的大杂烩,它可能只是在观影的过程中留有爆炸,然后惊叹“原来是这样”,接着就是“这部影片真不错”的评价,至于怎么办?抱歉那可能是主创团队也没法回答的问题。

相比之下,这种荒诞如果能加点「黑镜」味,可能会更好,整部影片很容易联想到「黑镜第一季第二集」的故事。当反抗成为一种商品,一种商标,反抗就不再是发自内心的呐喊,而是沦为一种消费,成为娱乐状态下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