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上头,第二集下头,第三集,直接原地裂开!

1,追凶大于推理的对峙。

这部悬疑剧的悬疑度并不高明,相反,从开篇就直接点出了好坏阵营,不仅观众是上帝视角,就连对峙的双方,全都心知肚明。

一方杀人要逃,一方缉凶在追,全程紧张刺激,高燃在线。

反派大佬带着三个小弟经营着“肉联厂”。

“肉联厂”的肉,是人做的。

因此,402的凶案现场可以看到绞肉机,高压锅,装着尸块的黑色塑料袋,布满整个洗手间的血迹,对于他们来说,屠宰牲畜和屠宰人,没有什么两样!

团伙的穷凶极恶,可见一斑。

男主为首的警察阵营同样不容小觑,连续三个月,辗转祖国大地,紧追不舍,但也由于反派极为出色的反侦察能力,屡屡都是棋差一招。

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大年三十,依然坚守一线盯梢,经过严密布控,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的毅力,直到过年的时候,终于找到了时机。

然而,这也是悲剧的开始。

2,悲情英雄的错误渲染。

为了突出破案的难度,为了体现追凶的不易,为了成就主角的转变,为了表达对英雄的歌颂和赞美,其实有很多种合理的方式。

但是,第二集最高潮的一幕,选择了一种极不合理,非常下头的表达和创作。

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两个刑警兄弟,一个轻伤脱离危险,一个重伤生死未卜。

那么,我们可爱的创作者,是如何操作出来这么离谱的剧情的呢?

刑警兄弟途中偶然发现嫌疑人跟了上去,到了加油站之后,凶手提前发现被跟踪,于是迅速逃离。

接着刑警兄弟确认了嫌疑人就是凶手,同样迅速跟了上去。

到了这里,都很正常。

可是,接下来的场景,简直就是智障他妈给智障开门,智障到家了。

已知,刑警兄弟开得是吉普,凶手开得是箱货。

结果追逐的过程中,刑警兄弟悍不畏死,居然直接用小吉普别大箱货,想要别停货车。

为什么说悍不畏死呢,因为是个正常人都特么知道这跟找死有什么区别啊。

正常的操作不应该是保持车速,紧追不舍,并且联系上级,前方封路拦截么?

并且,明明知道对方是个能把尸体都剁成肉酱的主,你还能觊觎对方不会撞你而乖乖停车么?

就这么突然如失了智一般冲上前去别车,这不是找死是什么啊。

编剧可能想的是突出这种悲壮的氛围,可观众看到的只有愚蠢。

所以,我十分不解这种处理方式。

3,天下母女之间的缩影。

到了第三集,直接悬疑变伦理。

我能理解换一个角度讲故事的创作逻辑,但是不能接受的是,完全脱离主线,像是开了另一部剧。

如果不是结尾的时候收回来,按照女主的线也继续下去,完全可以发张成为一个与此毫不相关的故事。

这并不是吹毛求疵,只是作为观众的欣赏角度而言,这属实有些割裂。

女主在排名第二十的学校一直年级第一,直到被母亲安排进了排名第四的学校,成绩直线下滑。

起始原因是因为努力上进的女主找到了校草为她补课结果遭受到了校园霸凌。

女主反抗之后回家,等来的不是母亲的维护而是刺痛人心的恶言。

如果说,“别人为什么只弄你”这话是随便一个陌生人说的,伤害值是100。

但如果,“别人为什么只弄你”这话是自己的亲身母亲说的,伤害值是10000。

学校的霸凌,母亲每一次道德绑架之后的极端压迫,都让女主喘不过气来,于是她选择逃学。

逃学的路上遇到了,同样逃学打工的陌生同学,两人相谈甚欢,一起去吃了肯德基,结果恰好被霸凌她的女生看见,之后学校就出现了她早恋的谣言。

而这,还没完。

被老师叫进了办公室,然后喊来了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地冤枉她早恋,才是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结果母亲居然还信了。

更为抓马的是,女主受不了令人窒息的场景跑开,母亲追了出来,见到上次来家补习的校草,误以为是和女儿早恋的同学。

一番推搡之中,女主出现,双方情绪激动之下,女主在众目睽睽之下,重重挨了母亲一个响亮的耳光。

两人关系,进入冰点。

母亲收了她的课外书,她自己烧了课本,终于下定决心离家出走。

至此,女主的线终于完结,并且在结尾的地方连上了案子。

发现没有,第三集的故事看完,你是不是会产生一种这剧是什么类型来着的恍然。

4,写在最后的感受。

这剧当然是悬疑剧,而且,这还只是个开头,毕竟后面的斗智斗勇之中,还有最核心的漂白部分都没有讲述。

十四集的体量,相对丰满的故事人物和并不拖沓的节奏,似乎具备了一部好剧该有的部分品质。

但是,像第二集的不合理,第三集的过长脱节,也都是值得正视的问题。

目前会继续追,而且最大的吸引点并不是主角郭京飞和赵今麦,而是王千源为首的恶人四人组,任重,宗俊涛,王佳佳,都是值得期待的人物。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