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影《解密》

电影《解密》根据麦家同名小说改编。原著没读过,本文只谈电影。麦家很多作品都是谍战题材,善于聚焦革命风云中的幕后英雄,在叙事中设定智力游戏的兴味线,以抽丝剥茧的“解密”方式,娱乐化呈现严肃的人文主题。

《解密》也有个智力游戏的外壳背景。主角容金珍有一个民国的显赫家世,自小数学天赋异禀,因乱世被弃在角落成为孤儿。一个疑似原型为北京大学的之京大学(不知道这个有什么可虚构的)的校长叔辈收留了他,供他上学。容横溢的天才很快就被美籍外教希伊斯教授发现,并重点培养,伯乐千里马,伯牙子期,亦师亦友,成为剧情一条重要的情感线索。1949年,中国大陆政权更迭,容金珍和希伊斯因卓越的数学能力不可避免的卷入时代洪流,贴上民族的身份标签,各事其主。容被国家秘密机构招聘,很快成长为保家卫国的破密英雄。希伊斯也被美国安全部门招聘,为国家利益服务。师徒展开了一场隔空的密码暗战。为了表现这个无比枯燥的题材,电影采用了梦境叙事的手法,形象化呈现了抽象的数学思维过程。梦境叙事是好莱坞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种叙事手法,《穆赫兰道》的潜意识映射叙事,以及《盗梦空间》的结构嵌套叙事,都能在《解密》中看到影子。特别是识别梦境和现实的开关灯手法,明显模仿了《盗梦空间》的陀螺旋转的常量标记方式。

从视觉上说,电影还是呈现了不少奇观,运用了不少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学理论,为我们展示人类在高度抽象的形而上思维中,如何通过形象化的象征来暗示剧情中隐藏的玄机。这些目前国际影坛比较主流的新理念和新手法,运用到我国革命题材背景的故事中,显得比较有新意。服化道和演员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精致的布景,人物侧写小桥段(用大碗喝茶),老戏骨搭配小鲜肉,充分兼顾了电影市场的广泛的受众层次。特别是小鲜肉贡献出的神经质毁容式表演,也展示了新生代演员的一种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影片的开头,还采取通过人物传记方式的采访方式,试图让这个虚构的故事显得逼真可信。

问题是,上述很多现代电影中的技术套路,作为科班出身的编导班子其实早都学得滚瓜烂熟,经历了各种类型大片洗礼的观众也基本都免疫了,很难再有心理上的惊叹。电影在内核和灵魂上,其实存在很大问题。人物塑造一直以来是文学作品最难的地方。电影中呈现的人物的孱弱,姑且让我们暂时原谅其他配角的工具人属性,毕竟这部电影主要是为那个不世出的容天才服务的。天才社恐、神经质、木纳,基本上已经是一种套路了。这部电影的容金珍也不例外,他的世界除了通过做梦琢磨破译密码,其实基本上没有多少生活乐趣可言。容天才有个笔记本,专门用于被美梦或噩梦惊醒后记录梦境内容,然后突然深受启发找到“解密”方法。于是,在我党和国民党及西方敌对势力的斗争中,容天才基本上都是靠“做梦”的办法来完成别人办不到的英雄壮举。按照这个逻辑推演,我们国家地下工作的决胜关键竟然是天才的梦境,的确让人匪夷所思。

这部电影实实在在让天才梦境中的头脑风暴和历史现实中的时代变局深度绑定在一起,让人联想到武侠小说中一本绝世武功秘籍就能决定一切的套路。从这个角度看,这种内核消解了历史是由各种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推动发展的本质意义,反而简化成了一个原型不明的虚构人物以一种精神分析学上说不清道不明的潜意识力量就完成了保家卫国的政治责任。整体看下来,容天才的人物塑造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基本上脱节的。容是一个基本上沉浸在自我梦境和现实交叉世界中的一个行为举止怪异的边缘人,但是电影却偏偏让他和政治和时代强行链接,甚至强行以某一次闯入家中的政治风波为契机植入的“国家意识”作出为后面毫无抵抗放弃普通人幸福生活的“铺垫”。特别是因为异能他被以“神秘的国家利益”的理由从舒适的叔叔家中像一个犯人一样被带到一个冷冰冰的秘密基地过集体生活,而他的表情也像一个工具人一样无所适从。尽管他在这个基地遇到了一个仰慕他才华并基于生理性的寂寞而和他恋爱结婚的女同事,但是影片却在处理在叔叔家“痴恋”他的那个表妹和他的关系时,只是草率的以时间的流逝和治愈一切的方法来打发这段纯真的感情。但我们看到表妹在带信说“我爱他”的时候,总是想不通这种毫无生活趣味的怪胎如何会让这么一个水灵的姑娘动心,难道只是他那种不世出的超级才华?

容天才和老师希伊思的关系稍微有点意思。希教授曾经给他形象感性地灌输过爱好和平的观点,却在1949年后回国后顺理成章地为美国利益服务的一颗棋子。影片里面的容天才基本上是被动地被架上车为国家利益服务。因为新中国成立,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他似乎没得个人的选择权。但是希教授的动机则不明,影片没有进一步交代,为什么爱好和平的他会成为大国博弈的马前卒。师徒的感情肯定是真挚的,因为美国方面在每次容天才破译密码后都迁怒希教授,认为他是和好学生暗通款曲的双面间谍。最后容天才终于罕见的通晓了一盘人情世故,就在破译希教授的黑密后将功劳嫁祸他人,保住了希教授的小命,让他感动流涕。师生情在这里得到了升华,这也是这部“国家利益压倒一切”主题的电影中,少有的温情脉脉的一幕。

容天才的性格一直是一成不变的,“国家利益”成为他个人生活一生的魔咒,他有一半时间在做梦,然后就是在笔记本上抄抄写写,最后就是负责让所有人惊叹和鼓掌。我想不通的是,这个电影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塑造一个看起来如此别扭的人物,难道天才不可以正常点吗?这种通过做梦投机取巧的轻飘飘的天才来消解真实革命历程中那种艰难的奋斗真的好吗?我们究竟应该倡导怎样一种个人和时代链接的价值观。其实我们更愿意看到一个普通人如何被时代选择,然后成为一个改变世界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