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可以从李小美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每一位母亲都能从季佩珍身上找到自己的模样。

——给那些真正爱“家”的人

片名的重点不在“一切”,而是“我妈”。“我妈”是否具有代表性,就需要与受众的家庭环境匹配才能给出答案。我看到热门的影评中绝大多数都在反映骗泪点、造舆论、抄国外等等的时候,我的关注点在于,这部片子是“我妈”的一切,而非“妈妈”的一切。假设故事是结合编剧自身的个人经历而产生的,那么没有任何人有资格质疑他,这是“他的妈妈”,不是“你们的”。当你觉得人物设置过度“用力”而产生“虚假”错觉的时候,我想说我的母亲,可能比片子中的母亲更“用力”。

弹幕里不止一个人曾说过《关于我妈的一切》中的妈妈的确有非常强的掌控欲。片子中家庭内部的矛盾与冲突非常迅速且显见地激发,很多人觉得失真,事实上,现实也许比电影更加荒诞,而且在许许多多的家庭正不断上演着。

关于我妈的一切 (2021)6.5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赵天宇 / 徐帆 张婧仪一、我们与母亲:现在的僵化关系,是时代衍变下代沟的缩影

我非常羡慕李小美,她能够与母亲对话,也许能够对话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母亲太过爱她,以至于可以放下“身段”,与之平视。我的家庭和李小美很相似,父亲不太爱说话,母亲非常唠叨,甚至家里由母亲说了算。我也和李小美很相似,我会抗争,会不畏强权,会抵抗家庭霸权。唯独不同的是,家庭主导者的关系调和意识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使得家庭的发展走向不同的方向。

我和母亲已经半年多没有对话了,以至于很多人会以“不懂事”“任性”为理由“抨击”我,他们还给我扣上“不孝”的帽子。季佩珍不太了解李小美,因为李小美已经和她不在同一个生活圈子里了,自李小美离开青岛后,那个李小美就已经不是季佩珍印象中的李小美了。季佩珍其实很压抑,她想干预,却自知无法干涉,她的情感与欲望虽在可控范围内,但她的行为早已在家庭行为中逐渐渗透。你们是否曾想过,李文舫为何在片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是不搭理季佩珍,这是一个家庭主控者的缩影,她们很适应这种规则的调适,是适合她们的,而非我们。

母亲们从未放弃过改变,季佩珍试图去电视台看小美的节目,想要深入了解她的生活和她的内心世界,这一点而言,很多母亲是做不到的。我母亲就没有办法了解我,我做的学术研究让她昏昏欲睡、直打瞌睡,也无非催问我文章是不是遇到瓶颈,我也嫌烦,因为和她解释半天目前的学术生态也无济于事。她其实也很尽力,曾经蹭了我给研究生上的课,没到一半,匆匆跑了出去,对她来说,一个中学毕业的中老年人听这种纯理论的硕士课程,实在是痛苦,我能理解。我不曾想走近她的世界,她也融不入我的世界,两个人就这么渐行渐远了,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直到最后,我母亲会用自己的方式与方法“强行”对话,效果并不好,更像是PUA。我也和小美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讨厌母亲走到我身边,讨厌干预我生活的样子。我试图用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媒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相关文献中寻找答案,我越发地发现前人理论的不足,因为每个家庭都有其特殊性,是不可以被复制的,这才是每个家庭真实的模样。

...
作者与母亲(摄于1995年)二、我的母亲:她是一个井井有条的普通家庭妇女,更是一个女孩

李文舫在医院被排挤,季佩珍退休在家有老人要照料,时时刻刻还要挂念着远方的孩子,好在这个家庭还能正常运转,这和季佩珍的掌控全局密不可分的。我母亲也是。

我母亲从小就从老家走出来,不到20岁就跑来苏州,而后嫁给我父亲。从家里的老照片里能够看到她年轻时候的模样。片子结尾,导演放置了很多老照片,就像季佩珍翻看老照片那般,我也想问:“我爸这么无趣的人,你怎么就看上他了?”我也试图想问:“你一直在为别人而活,你觉得值吗?”片中的季佩珍有一句很多人看来是十分矛盾的话,“妈妈希望你,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所说的生活,是她想要的,还是小美想要的?难以分别。我其实很能理解季佩珍,她和我母亲一样。我母亲在我小学的时候下了岗,父亲而后也下岗,在下岗潮的拍打下,创业坎坷,我也跟着吃了许多苦头。我母亲会焦虑,我看在心里,因此我很自卑,小时候不太舍得花钱。父母早出晚归,也没有得到太多家庭的温暖。这一点,我其实很羡慕李小美的。

季佩珍在星巴克泡了一杯又一杯的茶,就像我母亲。你说现在有钱吧,有钱,但我妈也会在星巴克干出这种事儿。她不想喝杯咖啡么?我倒是不信。季佩珍在服侍奶奶的时候,我也能看到我母亲的影子,1999年,我母亲嫁入曹家整整十年,那一年,我爷爷去世了。爷爷很喜欢我的母亲,因为爷爷生病的时候,一直是我母亲尽心尽力亲自伺候着。尽管弄堂里一直有人说我母亲是外地人,很瞧不起的模样,我母亲并没有说什么。2009年,母亲曾做过一次大手术,没和我说。那时我在读高中,住宿制学校,直到暑假我才发现她肚子上有了三个洞。那天,我躲在被子里哭了好久。

每一位母亲都是复杂的个体,她们背后有好多故事,她们也曾经是少女,曾经是我们父亲眼中的“天使”。她们又为何变成我们讨厌的模样?和故事有关,和她有关,和父亲有关,也和我们在那时候的“出现”有关。

...
作者的母亲(摄于九十年代初,作者还未出生)三、关于我(我们):我们是被时代“眷顾”的人,也是缺爱的人

影评的重点不在“我们”,片子是讲妈妈的。此处,解释一下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悲哀”吧。

小美当小三的问题,弹幕一边倒地被骂,很能理解。破坏他人家庭的人,都是不可以忍受的。我并不想为小三开脱,她所成长的环境,不像是能够让她成为小三的环境。可又为什么会成为小三呢?这成为影片被喷的重点。就像我前文所说的那样,她看似原生家庭幸福,但是季佩珍并没有给她她想要的那种爱,她实则是缺爱的。我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你养狗,你给狗买了进口巧克力,花了你一周的零花钱,你觉得你很爱这条狗。可是,狗不能吃巧克力啊!!!那么问题来了,我与小美一样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一旦有人对我们好一点点,我们就用10倍、100倍的爱还给对方。问题不在小美身上,应该在郑毅渣男体质,抑或是季佩珍间接造成她“讨好型人格”上。真正受到伤害的,难道不是李小美么?你们曾走进过小美的内心世界么?道德绑架,真的好么?

跳脱出我的个人经验,其实很好理解,李小美未曾在家庭中季佩珍的“魔抓”中逃离,她以一种反叛的“惯性”反叛社会规则。她知道小三不对,但她反叛惯了,凡事都要死磕。以至于,不分对错,为了反叛而反叛。

在离家很远的“远方”的我们,是不是曾感受到“内与外”的“双重交困”。太痛苦了,比佩珍、佩奇还痛苦。

黄金时代9.0王小波 / 2006 / 长江文艺出版社四、其他:为这篇流水账强行挽尊

很多人都在家庭关系中不善于表露情感的,小美也是。

季佩珍接到小美的电话,立刻从检查台上下来,奔去火车站。她的样子,又像极了我爸。季佩珍想要拉着小美的手的时候,我知道,不变的是妈妈,变的是我们。直到后来,小美开车走错路步入死胡同的时候,背后是以人生的坎坷作为隐喻来进行叙事的。最后,妈妈把车倒了出来,开上了所谓的“正道”。

小美是有遗憾的,用妈妈的头发做假发已经来不及了,小美用自己的头发制作了一顶假发,即用个体的牺牲成全家庭“奉献者”的“遗愿”。小美并没有影片的前半段所勾勒的那样,对妈妈不搭理、不耐烦、不理解。早在腌茄子发霉的时候,人物的“退场顺序”就已经注定好了。她想要“回去”,但回不去了。只是,季佩珍在找郑毅后被发现的时候,小美而又开始父母辈所谓的“耍脾气”了。试曾想,小美的爱有多矛盾啊,我也是,就像我现在写这篇影评那样。

牵一双手7.7希林娜依·高 / 2021

这部片子的导演其实和我一样矛盾,叙事时而张扬,时而压抑,不知如何表达,就像是片中的小美,或是现实中的我。

李文舫这个名字很有意思,李小美追随着妈妈去了南极科考,他们坐的都是“大船”去向远方。李文舫的“舫”字是什么意思,大概因为他是这个家的“诺亚方舟”吧!这是一部讲妈妈的影片吗?并不绝对是,它还是一部讲爸爸的影片。

这片影评我自己知道是不合格的,但我觉得片子是合格的,个体家庭能够代表一部分家庭整体的,也能够代表整体家庭的部分方面的。我写这篇影评好矛盾、好压抑,就像片尾的季佩奇那样——“混蛋舅舅佩奇吃着饺子,却哭了”。

不管了,下周就是我妈生日:“妈妈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