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原创的980篇 成功影视化改编的好例子。

最后面有我总结的犯罪悬疑推理合集~~

在这么剧荒的时期,推上来一部正儿八经的本格推理小说改编的日剧,口碑评价居然都不错。

我作为一个悬疑推理犯罪题材的深度爱好者,真的是开心,充实。

关键是,短小精悍,干脆利落,没有废话,不费时间,但就是要费脑。

昨晚1.5倍速追完剧,短小精悍5集,每集时长近1小时。

今早社畜通勤路上,50分钟就看完了小说原著。

心满意足,推荐大家。

《十角馆杀人事件》

改编自日本现代本格推理第一人绫辻行人的代表作《十角馆事件》。

这也是他的作品集“馆系列”的第1部作品。

就是这一部,使得1987年变成日本推理文学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年份。

“馆系列”登上舞台,改变了日本推理文学发展方向,而这一改变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他打破了松本清张为创始和代表的“社会派”垄断魔咒,主张推理小说回归本色,重拾“福尔摩斯式”的浪漫主义。

八十年代末,在岛田庄司的指引和支持下,京都大学的推理社团高举“复兴本格”的大旗,涌现出一大批推理小说创作者,成为新式推理小说的发源地。

这些创作者创作的小说被评论家称为“新本格派”。

而其中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绫辻行人和他的“馆系列”。

...

悬疑推理故事,最忌讳剧透式的推荐了,我真的不想代替你们体验。

尤其是这个故事并不算长,电视剧也只是两部电影的长度。

作品自带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包括我们习以为常的很多侦破犯罪手法的科技手段,犯罪心理,在那时应该不复存在。

所以不少设定,悬念,作案手法,都是基于这个基础,40年前的条件。

正儿八经的本格推理,才是破案的关键。

接受了这个前提,看起来就很流畅了。

我个人会给4星,7分左右。

故事发生在一个缺乏水上工具,缺乏外界联系,就近乎与世隔绝的密室孤岛上,一个被诅咒了一般的“十角馆”。

这是天才建筑师中村青司的得意之作,特意将他喜欢的十角形元素作为设计的外观。

他性格里的偏执和强迫,完全可以从设计风格中感受到。

非常完美和规整的对称和统一。

...

本该是室外桃源,但半年前就在这里发生骇人听闻的命案,建筑师夫妇,佣人夫妇都离奇身亡,面目全非。

因为岛上最后一人,园丁一直失踪,所以被认定为最大嫌疑人。

一群大学推理社的大学生,机缘巧合之下,带着好奇和好胜心,想要来这神秘的十角馆案发现场,一探究竟。

哪想到,一场说走就走的团建,拉开了孤岛离奇暗杀。

轮到你了。

一个也别想跑。

凶手是谁?下一个受害者是谁?

这些推理高手们,能否在厄运降临在自己身上之前,找到凶手,逃过一劫?

和半年前的主人建筑师的命案有关联吗?

...

推理社前社员,同时也受到凶手的提示信件,也开始调查这些案件,只是岛外的人并不知道,岛上正在进行的残忍案件。

以上就是故事梗概。

01 优点

如同被日本的推理作家们,各类业内从业者,制作人,包括很多推理迷,书迷认可的点。

最突出的优点——很成功的影视化。

我24小时之内,先看剧,再读书。以前也没接触过这个作者的作品。所以没有什么预设和滤镜,也不存在对原著的偏爱。

确实很还原,正儿八经的推理为重。

书籍本就是靠大量的对话式的推理,提供信息量,电视剧成功地用一种类似话剧的舞台感,让人沉浸其中,也不会觉得枯燥违和,也没有掉书袋的感觉,更不是有声书真人配音的既视感。

可能这也是他的作品为什么被认为不可能影视化的原因。

能拍,但并不一定拍得好。

作品很巧妙地保留了书籍推理的快乐,又能利用影视化的优势,将书里需要读者去脑补的氛围悬念,具象化展示在场景里。

跨越时间和地点的不同案件,岛上和岛外人的推理同步进行,完整的信息量一点一点拼起来,真相大白的时候,再出其不意一个大反转。

一本短短的小说,一部只有5集的剧,讲了一个完整的精彩故事,确实不错。

第二个优点:

演员的表现和人设都非常有特色,很丰富,很容易就能将每个人记清楚,不会看着他们稀里糊涂领便当,还在思索,这是谁?

这就是影视化的好处,画面对视觉的冲击记忆点,总是要超过文字。

演员也都不算特别眼熟,随处可见,所以新鲜感也增强了。

小说值得夸的点也在这里:

我很喜欢作者的设定,推理社的人都需要一个外号,取自著名的推理作家,耳熟能详的名字:

爱伦坡,阿加莎,柯南道尔,华生,福尔摩斯,总比长长的日本人名更容易分辨清楚吧。

所以小说才能读的更加顺畅。

岛外推理的主线人物,案件的主要人物都用的原名,

总算不会因为外国人名字这件事,我还得做个笔记,如何快速分辨出十个中文字名字的不同,再画个人物关系图出来。

是的,我说的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

02 缺点

其实就是故事本身,逻辑bug不少,凶手框架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有待考量。

客观来看,电视剧的改编,对原作本身,是加分的。

整个案件成立的框架,很多细节经不住推敲,可以说,凶手的好运气需要多次加持,才能如此巧合地推动下去。

可以说,很多部分,很牵强,是硬展开,凶手才能如此顺利。

虽然不存在完美犯罪,但是凶手脱罪的整个过程,也远谈不上完美。

一部分是因为这是1987年的作品,不管是考虑客观因素,30多年后的眼光再去审判,肯定有无法与时俱进的部分,以及当时推理和犯罪破案条件的局限。

一部分也是因为作者的第一部馆系列,肯定没有后期写作手法娴熟老练。

毕竟这年头,刑侦手法都已经next level到很多现代影视剧作品,还没提及,这一部分我很推荐小说《恶魔逆位》,打开新世界,法医和痕检的黑科技。

1987年 DNA技术可能都没广泛应用,《十角馆事件》才能成立。

我之前写《周处除三害》的时候,总结过,我认为的这种惊悚犯罪题材里的“不可能三角”。

也就是无法同时全部达成的三个优点。

尺度方面:刺激、爽,冲击,变态

逻辑方面:逻辑是否自洽,bug槽点多不多

观感方面:电影的艺术性,是否观众友好,观感舒适

这部剧在尺度和观感方面都算是温和的,也就是没特别强烈的冲击感。

所以,强项主打的就是推理逻辑。

我们观众也积累了这么多阅片阅读量,再去回看这些bug,每个人的评价体系就会不同。

觉得失望也正常。

就像电视剧里说的,一个人的举动未必会对外界的命运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凶手本人的意志有运气的加持,可能也更像他笃信的,用非人之物来审判这些人的罪,而他只是个助手。

这一点能够接受,这个故事的槽点也没那么不能忍受,也不算降智。

所以我比较喜欢电视剧团队,把这一部分拎出来强调,可见是下了功夫研究原著,如何让它更符合现代观众的情理之中。

阅读小说后,电视剧版我可以给4星7分,小说确实是3星6-7分之间。

不过我会继续读这个作家的书,作为入门本格推理的书籍,短小顺畅很不错。

9部 绫辻行人“馆系列”作品年表

1987《十角馆事件》

1988《水车馆事件》

1988《迷宫馆事件》

1989《人偶馆事件》

1991《钟表馆事件》这一部推荐的人最多

1992《黑猫馆事件》

2004《暗黑馆事件》

2006《惊吓馆事件》

2012《奇面馆事件》

第10部《双子馆事件》还在连载中。

以下这些背景资料,源自原著《十角馆事件》题记,给大家做个冷知识补充。

在“馆系列”之前,日本推理文学被 “社会派”的小说统治。

这种类型的推理小说属于现实主义作品,淡化了谜团和侦探在故事里的作用,注重揭露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阴暗,和之前人们熟悉的“福尔摩斯式”推理小说大相径庭。

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创始者是日本文学宗师松本清张,他在一九五七年出版的小说《点与线》是这类作品的发轫之作。小说诞生于日本经济飞速崛起之后,刻画了繁华背后日本社会隐藏的种种弊端和危机,因此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一举取代了传统的“本格派”推理小说,统治日本文坛长达三十年。

在这段时间里,日本的每一部推理小说均或多或少地带有社会派痕迹;每一位创作者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松本清张的影响。当时评论界有“清张魔咒”这样的说法,其统治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随着时间的推进,新一代读者迅速成长。这些读者对于日本战后的情况缺乏起码的“感同身受”,导致社会派推理小说的读者群日渐萎缩;加之由于内容过于“写实”,导致作品出现“风俗化”趋势,进一步失去了读者的爱戴。

在八十年代初期,先后有几位创作者进行了尝试,主张推理小说回归本色,重拾“福尔摩斯式”的浪漫主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有“推理之神”之称的岛田庄司和他的代表作《占星术杀人魔法》。

八十年代末,在岛田庄司的指引和支持下,京都大学的推理社团高举“复兴本格”的大旗,涌现出一大批推理小说创作者,成为新式推理小说的发源地。这些创作者创作的小说被评论家称为“新本格派”,而其中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绫辻行人和他的“馆系列”。

“馆系列”的灵感来源于绫辻行人的老师岛田庄司的作品《斜屋犯罪》,是当时非常典型的新本格式的“建筑推理”。所谓“建筑推理”,是指故事围绕一座建筑物展开,而这座建筑通常是宏大的、奢华的、病态的、附有某种机关或功能的、现实中绝对不可能存在的。

相关犯罪惊悚悬疑的合集:

恶魔逆位:谁说国产没有好悬疑?探案不能靠女主?

周处除三害:惊悚犯罪片的不可能三角

《周处除三害》不过瘾?替天行道的爽片合集1

《周处除三害》不过瘾?尺度柔和版的复仇爽剧合集2

《周处除三害》不过瘾?劈头盖脸的爽剧合集3

25部零度共情影视剧:先天人格障碍VS后天平庸的恶

10年追剧总结1:26部OCN大尺度犯罪悬疑剧盘点

盘点20位可爱又迷人的经典反派角色,存在感爆棚

写文的882篇:146部行业剧+10个主题盘点

什么都不想做:刷这8部治愈/深刻动漫,养养心

作者: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百家号/头条/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公众号/豆瓣@芸淡风倾,微博@芸淡风倾_紫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