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BBC
每集一幅画:
1⃣️《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
2⃣️《尘世乐园》波希
3⃣️《基督受洗礼》弗朗切斯卡
第一集
《草地上的圣母》 1505年,拉斐尔22岁所画
眼前的事物被理想化了,虚与实的对比。
????谜一般的光线,圆形,画作发充满光线。“颜色振动”,绿与红,黄与蓝,互补色,让人觉得真实感的原因——颜色,明暗法呈现,颜色强度协调。
????粗线条与细节处精细画法对比。
【《岩间圣母》达芬奇】
拉斐尔父亲是皇家画师,拉斐尔从父亲那里学习。拉斐尔的师傅是佩路基诺,甜蜜表情、鹅蛋形脸蛋、宁静…。壁画《圣母的加冕礼》拉斐尔20岁所画,连贯的韵律,每个人物。他21岁来到佛罗伦萨。比达芬奇年轻30岁,比米开朗基罗年轻8岁;圣母与孩子的主题画作在这段时间画了20幅,最终画成了《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死后他的草稿才被收集起来,当作范式,????这些草稿并不是寻找解剖学的精确性,而是试图找出结构上的抽象化美,从身体各个部位的排布上寻找流畅的整体。
继承了希腊罗马雕塑的动态
????各种美聚集在一起:人体的完美性,尼德兰艺术的光线和细节,中世纪艺术的简约之美,均被协调在一起。简约的几何学——矩形之中的三角形(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形成了有序的场景。圣母像山一般升起于地平线之上,草莓、罂粟花。乐观主义、理想主义。
【宗教画不再是唯一画种,肖像画出现,《蒙娜丽莎》是世俗肖像画的始端】
【《本多尼斯》(the Donis)1506年,拉斐尔】
拉斐尔的Maddalena灵感来源是《蒙娜丽莎》,摒弃了达芬奇所用的烟雾缭绕的朦胧感,而是用了米开朗基罗的柔和感,成了拉斐尔的和谐色彩。
二十几岁就画了【自画像】
1507年,佛罗伦萨教堂的委托,大型圣母像。
为教皇画【《雅典学院》】,几何形状,创造着秩序;可能是参考了米开朗基罗所画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1510年为教皇尤利二世画肖像。成功挤入上流社会。
最后的【肖像画】,拉斐尔接近四十岁。
最后一幅作品【《基督显圣》】
1520年37岁时因为高强度工作发烧而死,葬于万神殿。每天墓前有支新鲜玫瑰。
第二集
《尘世乐园》波希 Hieronymus Bosch 1505年
新创造的象征;被关着的画,需要被展开。没有人知道这幅画的确切含义,每个人可以做出自己的解读。
【《贤士来朝》 善与恶并存】
【《干草马车》 希望与残暴并存】
离经叛道,三部分。过目不忘的细节。将宗教思想用潮流时尚表达出来,猫头鹰-忧郁,水果,无节制的欲望。????细节与美感,美与所画之物无关(用同样的美感画邪恶之物)。文艺复兴相信人定胜天—探索现实世界的新思潮,绘画中对旧宗教的反思,旧观念中的善与恶可以被重新诠释。对于恶魔的描绘源自自然界。Bosch,树人,身体空壳,画家本人也在这幅画里。Boschvogel,所有鸟群的集合词,包括猫头鹰。随处可以见到猫头鹰,看到人们的罪恶。????用创造的符号表达含义,因为绝对的美感而拥有力量。许多符号,和谐排布在一起。????似曾相识之感,自然与不自然共存,波希认为行为道德主义的基础在于对自己的深刻认识。如今,这幅画被视作新鲜生活的象征;“阴暗派”,寻找潜意识,人的本性。兽性与宗教,外界与内心。
男人骑着野兽,本能。
这幅画受亨德里克三世委托。当时荷兰受到西班牙的统治,但实际上直接管理者是荷兰人,亨德里克三世和西班牙国王英俊王菲利均为圣母玛利亚兄弟会成员(波希也是)。亨德里克三世希望用文艺复兴的艺术跳出宗教桎梏,他有庞大有着精美图书的博物图书馆。
【与波希同时期的祭坛画】
【北方画家杨·凡·艾克 1432年祭坛画,波希出生前20年所画,充满细节刻画,波希以此为创作源泉】
波希Bosch(森林)的艺名源自他居住的小镇镇名,荷兰的富庶小镇,时常遭遇洪灾。他是一个????虔诚的信徒,圣母玛利亚兄弟会的成员。真名:Hieronymus van Aken, 约生于1450年左右。自画像
逝世于1516年夏天,圣约翰教堂举行葬礼,可能是死于沼泽传染病。他死后名声鹊起,他的作品被挂在Nassau宫。
1517年宗教改革。亨德里克三世死于1538年。荷兰,80年的宗教混战,波希的画作是自由天主教复兴的产物,福音主义运动是双方皆赞成的。这幅画被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虔诚的信徒——所得,其他作品也是。菲利普二世将其称这幅作品为“草莓画”。
宗教裁判所,也认为这幅画无害,《尘世乐园》幸存。
【波希,七宗罪,情欲之罪用有关音器、喂食、肉体表示】
用艺术揭示宗教弊端。
第三集
《基督受洗礼》皮耶罗·弗朗切斯卡 1450年
他影响了“文艺复兴三杰”
题材:耶稣受洗,犹太人的净化方式,为了洗去罪恶,预言世界不日将灭亡。这幅画是画家对于福音书原始故事的解读。但至今不能被确切解读。
三位一体:圣灵的标志——鸽子;基督复活——拥有希腊诸神的雕塑式躯体;上帝原来出现在画框上,现已失传。
????沉重感实际上也是艺术的一部分(相比于轻盈)。
画面的留白构图,明亮对比。
背景的景色:画家家乡,1412年画家在那里出生。胡桃树。
这幅作品是被修道士委托,政治——试图联合东西基督教共同抵御土耳其,画作与东正教有关,例如手牵手的天使、人物服饰。
【祭坛画:耶稣诞生,皮耶罗少时接触的】
????中世纪绘画,人物被笼罩在金色;文艺复兴,用高山森林,被用作神话事件的场景。
弗朗切斯卡只有少量作品传世。无从知道画家是否信教。
【5世纪为哥特国王所作的塔的天顶马赛克画】色彩的变化,中心人物更明亮
文艺复兴,艺术家从匠人升为哲学家。
蛋彩,某些物质将颜料粉拌匀,????黏合剂是鸡蛋蛋清。颜料的特性决定了作画方式——颜色的过渡与油画是不同的,蛋彩必须由浅到深一点点画出渐变,油画颜料只需要调和就可以了;这需要非常细腻的笔触,线条不可以重叠,因为重叠会把另一条线条破坏。颜色渐变是文艺复兴画家的基本功,蛋彩画干的很快。
弗朗切斯卡在创作这幅画时将天使翅膀上罩上一层半透明的颜色,使其看上去可以透光。
画中一切被精心布置。画面两部分,均有“拱门”(树干),以及其他“拱”。
画家年近30岁来到佛罗伦萨。
【布鲁内莱斯基的建筑作品,古典主义,用图画构建空间(几何学)——透视,圣灵教堂的草图】
【马萨乔,圣母与圣婴,透视】
????透视法——以人为中心的视觉现实,与中世纪以上帝为中心想违背。
【北方,杨·凡·艾克,名作,不符合透视法】
【弗朗切斯卡晚期祭坛画作品,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反差】
《最后的晚餐》灵感源自这画幅画《基督受洗礼》
弗朗切斯卡尽管声名鹊起,却几乎不用助理。以数学和绘画出名。撰写了有关透视法的数学运算。
【皮耶罗·弗朗切斯卡,The Flagellation,250尺距离,可以据此为蓝本构建出建筑,展现了空间】
????本集介绍的这幅画所用的不是原配相框。原相框是对称的,不成比例的。
????图画:十字(寓意十字架);天是圆,地是方,基督是链接天与地的力量(在圆形与方形之间)
????背景人物、天使和高山都故意被遮挡——模糊;水中倒影是虚假的,存在距离问题。为基督教义作了隐喻,天堂才为真。
弗朗切斯卡以其壁画出名。
1492年80岁左右去世,死前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