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是有书籍》

第一集 我们的图书馆

▶️版本目录学 沈燮元 南京图书馆 版本鉴定+编目

“买书如交女朋友,没有成功不要乱讲,一乱讲就不成功啦”

黄丕烈(黄跋)

“天堂应当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顾晓军,国图图书管理员,自学14种语言

《伊利亚特》、《格萨尔王》、《朱丽叶与罗密欧》

▶️僧人久美,建立公共图书馆

第二集 成为漫画家

▶️《镖人》 许先哲 每天一动不动画十几个小时

▶️《黑血》赵佳

▶️自媒体 匡扶

第三集 词语摆渡人

翻译是持续擦亮世界的过程

▶️马爱农,翻译《哈利·波特》,人民文学出版社,被《绿山墙的安妮》打动,爷爷是引导者;和妹妹马爱新一起翻译《哈利·波特》。也翻译过一些严肃文学。

▶️包慧怡,青年译者。《爱丽儿》普拉斯遗作,包慧怡用了七年翻译,随身携带钢笔手稿;还翻译了不少女性诗人的作品。

????“忘我而无用的专注”,在专注中是对时间本身的一种克服。她本人的诗歌写作与翻译同时开始。

????翻译就是一种最有效的细读。集创作、科研和翻译为一身。

▶️杨武能,德语翻译家,《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魔山》、《格林童话全集》。几个梦想均破灭;社科院研究生,40岁;《魔山》一开始是四人翻译,20年后66岁到德国重译《魔山》。60多年坚持德育德语翻译。

第四集 出版人的日与夜

▶️读库,张立宪,智能分捡系统。白天是企业家(商人),晚上是编辑(编《读库》和将要出版的书)。36岁,最年轻副总编。《读库》是与热点无关的,2005年第一本。最初十年,只有一个专职人员就是他自己,“编辑中心制”发挥到了极致。打破行业规则——自营直销,行业内独一无二;六次搬迁库房,最终定在江苏南通。“必须要让每本书都是最值得我编的。”

出版人,必须在理想与现实之中找一个出路。(解说词)

▶️杨全强,“出版界的吴彦祖”,文献情报学。引进了鲍勃·迪伦的自传;引进了很多介绍外国音乐的中国版。目标:做出像“汉译名著”一样影响几代人的经典。“上河卓远”系列被迫停业。成立“行思文化”,重新出发,民营出版阵地,短跑赛道。(第一季范晔也有镜头)

▶️涂涂,云南大理。曾是《新京报·书评周刊》的主编,十多年都在做评价他人的作品,掌握话语权。辞职,创立“乐府”。“有的时候需要往回看。”两年内只出了2本书。《秋园》,杨本芬。和十几个编辑分散在各地,手头有100多本书同时进行,甚至还在见新作者;选择的多数素人作者。

第五集 文学现场

▶️班宇,从古籍图书编辑转变为青年作家(沈阳人)。《冬泳》,东北老工业区,铁西工人村;《肃杀》、《盘锦豹子》;几乎同时,东北文化席卷全国。喜欢摇滚乐,写乐评,写文字有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几句解说词写得很不错:一位作家的早期作品通常是原浆,带着浓缩的生命记忆,饱满赤城,和盘托出,生活是他与生俱来的痛苦的财富,而写作是对自己经历的质问与回答。时代的浪潮被一个个具体的人所吸收成为命运,成为文学。}

▶️梁鸿,人大教授,作家。河南省梁庄,湍河。《中国在梁庄》,父亲带着她一户户人家走访;梁庄,外出打工者与留守的老人和孩子。“梁庄是最近三十年被消灭的中国40个村庄的缩影”(温铁军)。《梁庄十年》涉及了女性的问题。

▶️吕德安,“第三代诗人”代表,画家。邻居唐明修;34岁在福州一起和唐建房子,陶弟帮他盖房子。他的生活和诗歌是双向流动的。如今在福州和西雅图两地工作。《旁晚降雨》

第六集 从纸上到路上

张辰亮(博物君)、杨潇和塔可

▶️张辰亮筹措科学版《海错图》,海鲜市场现场考证。“我就是他(聂黄)等待的人”,中国的海洋文化的展示。

▶️杨潇,曾经的记者,湖南停云楼《重走》湘黔滇旅行团;益阳,西南联大时期学生采风、摄影。写书,智力的乐趣、记忆的伦理性(记忆不会被碾平)。“过去十几年里过得最满意的三年”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梅贻琦引用《左传》)

????“因为了解古代所以了解祖先,使他有信心在国家危机万伏的时候,不悲观、不动摇;在别人叹气空想之中,切切实实从事于学问。”(陈梦家给胡适的信)

▶️塔可,以摄影咏古的当代艺术家,“古墓派摄影师”。探寻《诗经》,历史迷雾重重,现实面目全非,《诗山河考》。持续了4年,拍摄了上万张照片,多拍摄于阴天。

碑刻和拓片,金石学大家中最感兴趣黄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