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人生第二次》总导演秦博。影片就要播出了,百感交集。这两年中,我几度焦虑,拍着拍着有的故事就废了;有的故事拍到了,又几度怀疑,放得出去吗?会有人耐心看这么沉重的故事吗?影片定档了,我还在担心,问总制片人张昊,这次没有意外了吧?没错,这个剧集的关键词就是“意外”。剧中人遭遇意外,剧外的我们也不是局外人,也经历着种种意外。“意外”,让紧绷的神经松不下来。
这部剧集的前一季,是2020年年初播出的《人生第一次》。当时观众的反馈让人觉得很美好。在b站、微博、豆瓣上,经常会看到有人说,这是一部普通人的“人生图鉴”,有小确幸,有小温暖,有那种人生路途中磕磕碰碰的挑战,但不卖惨,挺治愈的。但到了“第二次”,虽然也是普通人的“人生图鉴”,但这次沉重得多。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第一次”像一页页的散文小品,“第二次”像一本本大部头的小说,很重很沉,有点让人透不过气。人生的河流从“第一次”开始缓缓流,到了“第二次”,波涛汹涌,卷起了大风浪。
这种变化不是毫无来由的,它在现实里有迹可循。那是2020年1月底,我们在后期刚做完《人生第一次》第五集“上班”,生活就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武汉,封城了。人类和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正式打响了。
武汉,上海,这两次疫情我都身处其中。这种意外感,带给我的冲击实在强烈。看着文件夹里的“人生第一次”,从出生到长大,从进城到结婚,从相守到告别,这些平凡却透亮的日子是那么珍贵。而疫情却提醒我们,推开世界的门,不仅仅只有这些美好,还有一个个意外。意外就像人生河流中的巨浪,一下子就能让我们明白命运是多么无常。在意外中,人性释放出两种强烈的情感:一种是“怕”。它引发出傲慢、猜忌、恐惧和分裂;另一种是“爱”。它唤来了信任、忧患、勇气和团结。怕与爱两种情绪,就像DNA的两条链条,搅动着人类社会,影响着我们共同的命运。
因此,《人生第二次》用八集八个字,两两对应的方式,尝试讲述着中国人情感深处的爱与怕。“圆”与“缺”,关乎骨肉亲情的分离和重逢;“纳”与“拒”,讨论身体的缺陷和容貌的焦虑;“是”与“非”,聚焦司法领域,记录出狱后的二次人生,以及期待公平正义的申诉人;“破”与“立”,则对准了时代新女性,她们有的走出不幸的婚姻,有的不甘在流水线做工,通过自学,改变了命运。这些人,命运中遭遇了这样或那样的意外,在命运的大风浪中,努力学着抗争与和解。学着去战胜怕,去找到爱。
每一集里,都有戳我心肺的点。比如,一个母亲丢了孩子,二十年后母子重逢,警察让彼此在电话打个招呼,妈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便在电话里向儿子做起自我介绍,母亲这样说,“你好,我是你的妈妈,你过得好吗?”;再比如,十来岁的小金子被母亲抛弃后,跟着一帮孩子练习长跑,他对着摄影机坚定但也不那么确信地说道,“这世界谁不迷茫?”;还有,一对夫妻离婚后,读小学的小儿子跟着爸爸生活,妈妈为了辅导儿子英语,和爸爸商量好,去男方家里的一个小房间辅导儿子功课,不过在男方下班前要悄声离开。在这个家里,她甚至没有一双拖鞋。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故事里的人和故事外的我们一样,有时绝望,又不得不往前走。走着走着,就走出了荆棘,走出了命运安排给自己的困境。
希望每个看完影片的人,都能从他们的经历里,感受到生活的信念。这种信念,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信念是鸟,它在黎明前的仍然黑暗之际,感受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这种信念在此刻,对身处疫情之中,在上海的我,很重要。它让我坚定地相信,在经历命运的大风浪后,明天会更好。我们一定会比现在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