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电影院看的。准确来说是昨天到今天凌晨。
怎么说,就抱着一种去电影院看一部不是很差的片子的心态。全场只有我一个人,被蚊子咬的很惨。看完还因为前台没人没找到下楼的地方乱转悠。
这电影虽然之前了解了一下简介写的是六个独立的故事,但看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努力寻找他们之间的联系。但最后结果证明,六个故事完全没有联系,非要说有什么联系,那就是它们可以确定都发生在阿根廷。
看电影感觉蛮奇怪的,还没有很能接受南美人的长相。
稍微去迟了个一两分钟吧,没看到第一个故事的最开头。
其实怎么说,回想一下的话,六个故事的长短,是逐渐延长的,这样的安排更容易让人忽略完全独立的故事带来的空洞感,仍然停留在电影的故事性里,处理的也不错,没什么非得批判的。
电影前段给人最大的感受是,对声画同步近乎执着的追求,甚至给人一种太刻意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影院的音效装置放大了这一点的原因。但总的来说,声画同步的空间立体感很强。

说回电影的主题,我觉得是对人性抛去理智后的恶意的探讨,或者说直接点,是对人性本恶的探讨,不用抛去理智,甚至理智是恶意的加码。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说他没有理智吧,他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让伤害过他或者其实不算伤害过他的人坐在了同一架飞机上,最后坠机的地点还正好是父母的家,选在了他们在草坪上喝茶看报的时间,不偏不倚,很缜密的一网打尽的谋杀;说他有理智吧,他的所有错误逻辑错误的形成了闭环,他困在了自己对世界的恶意里。

第二个故事厨娘因为服务员的话,就会替服务员下老鼠药甚至直接拔刀刺杀,如果说下药是替服务员,那刺杀呢,那连捅数刀呢。恶意的激发不需要什么理由,甚至不需要看起来正确的理由,但需要借口,随便什么借口。

第三个故事真的很好笑,从一开始就处处流露着无端的恶意。毫无缘由的别车。其实感觉我钝感力还是太强了,破车开出去又倒回来的时候,我以为是来帮新车的。这两人真的好笑,将人在情绪控制下加以权衡又收敛不住的恶意表现的淋漓尽致。新车开出去要走了,又开回来撞人的时候,后面的结局就都是他自找的。放不下恶意,也放不过自己。

第四个故事的结局就好很多了。但是镜头骗不了人,男主角流露出的恶意明晃晃的,很明显地能看出来,他要炸掉什么了。他也算是计划的很周密的那种,没有冲动,只有报复。这个看起来是生活中一件件的糟心事,尤其是万恶的拖车公司,激发了他的恶意。台词有说他是精密计算过的,没有伤到人。但是真的是精密计算过的吗?他行使这一切的时候,除了爆炸,还有想别的吗?我觉得结合整部影片,包括导演致力于塑造的,他的暴戾来看,这里的没有人受伤是意外事件,而不是他真正考虑进去的出发点。但是他阴差阳错的称了为民除害的英雄。纯粹的恶意也会被粉饰,甚至于自己也忘了自己的出发点是多么邪恶。

第五个故事就,很经典的人在利益面前互相扯皮叫价。尤其当园丁从背后出现说我坐两年牢才和他拿一样的钱的时候,当检察官问出什么一百万的时候。人性的贪婪和丑恶都暴露出来了。最后,几个人商量的有来有回,但园丁被害人家属直接敲死了。其实这个结局,我觉得在提醒我们,儿子的逃逸,父母的选择包庇以及找替罪羊,律师的坐地起价,园丁的加价,检察官的打点费,父亲的不接受,母亲的再谈谈,所有人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精细打算,没有人想过被害人。被害人只出现在,父亲用来谈判的激将语言中。

第六个故事占了很大的篇幅,也是最有起伏的一个。罗米看起来不过像是一个胡乱发疯的新娘,但其实他的每一步都包含着深厚的恶意,想要让新浪崩溃,想要置第三者于死地。这一切其实在她崩溃大哭的时候,在她吻上酒店服务员之前,就在她脑海里酝酿好了。看起来罗米中间有理智回笼的崩溃,但其实两人一直在博弈。所以最后看似是开放结局,但其实我更倾向于新郎最后用桌子上那把刀,杀了新娘。

总之看下来就是,人性本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