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知乎看到了段亦宏先生关于电视剧《双探》的评价,主要讲述了故事背景及创作方向,包括为了力求真实在北方天寒地冻的环境中,演员如何克服严寒力求真实完成了这样一部犯罪剧集,而他亦首次担任了本剧的监制,算是为该剧品质保驾护航吧。
看完介绍,我自动脑补本剧会不会是仿美剧《真探》第一季那样的双警探案题材类型,因为凡事以探为关键词命名的影视剧主要会以主角的探案视角出发,层层剥开故事真相,参见《盲探》、《神探》、《真探》等等,而段先生主演的犯罪题材的警察形象也是有口皆碑了,高光之作——《烈日灼心》,保卫科长的《暴雪将至》。
接下来我点开了本剧,(目前只看到前8集,以下内容会有剧透,请谨慎阅读)刚一打开直接进入故事,设定在90年代,以一个小男孩亲眼目睹了暴力凶杀场面,接着男孩被父亲带离了此地。接着进入序幕浓厚的老东北大烟囱冒出阵阵浓烟以及凋敝的城市面貌、韩语路牌标示、高空俯拍下的密林,配合冷冽的画面风格,故事发生在东北跟朝鲜接壤处没错了,应该是吉林延边,交代的很准确,以后每集开始都会引入一个剧情片段,引人遐想,此种方式是致敬还是抄袭我就不好说了,懂的自然懂。
接下来就大致聊一下本剧带来的观感体验和一些逻辑问题。通过镜头,李慧炎是一个生活在北京二环内住在大杂院的人民警察,中年单身父亲,没有交代老婆是离了还是去世了,目前正为平房里添置一个抽水马桶犯愁,交通工具是一辆老式自行车,excuse me?因为没有再交代年份,我就默认为还是在90年代,但画面色彩风格与片头明显差异以及随处可见的汽车提醒我又不像是上个世纪,接着进入办公场景,看样子像在辖区派出所,也是大院里,刑警队里还有3个同事,他的地位应该排第三,仅仅比小白警察好一点,属于单位里存在感偏弱的老警察了。接着一次出警,和大鹏主演的殡仪馆工作人员——周游相识,经过交谈,李警官对周游的法医鉴定能力比较认可,双探男主都出场了打了个照面,周游主要工作抬尸体,给遗体化妆,职业自称入殓师。好奇这个名词是舶来词还是我国也以此为称,因为我直到看了奥斯卡获奖电影《入殓师》才知道这个职业名词。
接下来剧情进入快速模式,几乎同一天,李警官儿子的女同学——范小媛回家途中被歹徒开车绑走,而同时李警官的儿子毫发无损,呆立原地,后来我明白此处绑匪仁慈的设计,是为了让骑单车的李警官去追歹徒,且认下车牌号。直到车链子断掉李sir拿出智能手机报警我才意识到故事发生在当下啊,这一点让我颇为颠覆。北京的土著警察,别问为啥是土著,一般人还有不起大院房子,从其刻意的老北京方言、住大杂院儿且亲切和睦的邻里关系都不觉得违和,就这样愣是没有一套像样的商品房,且为家里安一个抽水马桶犯愁不已,找人施工还借不到钱,按理说不买房应该不用还房贷、他也没有体现烧钱的不良嗜好,交通工具老式自行车,只是养一个儿子不至于过成这样,帝都的人民警警察待遇如此之低让人不禁怀疑。接下里就进入更不能理解的剧情,第2天队长通过交通网络查到了绑匪藏匿地点,一处废弃暖瓶厂,就临时通知李警官、一行四人出发去抓人,直到这里派出所所长、或分局长都未出现制定抓捕行动,也未向武警寻求帮助,只能说队长自信能力超强,绑架案在哪出现都会当大案处理,更别说是在北京,绝不是一个小队长他们想咋办就咋办。可以参见吴若普绑架案,以及以此为原型的拍摄的《绑架吾先生》。不出意料地行动以失败告终,队长跟队里老二负伤挂彩,其中一个歹徒受伤,并顺利带着孩子驾车出逃。就这样,分局长仍未出现指导工作,就这样,李警官跟新兵和一个刚调来的警察3人在受伤的队长安排下踏上千里追凶之路。
紧接着绑匪要出城,偷货车设计也太儿戏,是觉得太沉闷刻意增加笑点吗?我承认那个胖胖的司机很可爱。但可爱不代表没智商啊,车被偷了不报警吗?沿路高速都不用设点,收费站都能拦下来。追凶3人组明知道歹徒目的地,也不向沿线高速交管通知沿路设卡就直奔目的地——双塔,故事一定要在那里发生,双塔这个名字很牛,我乍一听,第一反应是指环王的建筑怎么引用到这来了,然后一下明白,双塔对应双探,这名字很好记,很讨巧。说起来故事的另外一条线周游也同时启动,就在绑架案发生的当晚,他的父亲被谋杀,杀手杀人后从容地留下一个碑文线索快速逃离现场,也踏上了去往双塔的长途汽车,法医潦草地看完现场就把尸体交给了周游?这是什么处理?这案子发生不在李警官辖区,所以他压根不知,周游发现父亲被杀疑点重重也不向办案警察说明情况,而是自己第二天也往故事交汇地双塔进发。看明白了吗?之所以让绑匪、杀手、双探男主顺利去往目的地,北京及沿线的交通管网监控统统失灵,警察也集体降智。就这样,绑匪遇到设卡警察也轻松逃脱。一路轻松地开到了东北,这里不得不说秒啊。而快到双塔的时候,杀手、绑匪、双塔男主都选择先不进城,要到深山密林当中走一趟,绑匪老大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愣是带着人质女孩和一个兄弟熬到了守林人的驻扎地、而此地早有人接应准备,接着李警官3人也摸到了守林人营地,在双方都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身份的情况下,在房门口就爆发了一场枪战,只能说歹徒太硬核了,2个歹徒被击毙杀死。而绑匪主犯再次带着女孩子顺利逃脱。说个题外话此处如果设计成李警官3人以过路人的身份打听问路进去屋子里后,双方发现不对后再爆发枪战是不更合理,奈何歹徒不答应啊,不问青红皂白就开枪。主犯又跑了,李警官两位同事受伤,孤勇警察上身,雪地中展开追击,几乎冻死时偶遇守林人和大鹏开车经过,捡回条命,与此同时女孩求生欲爆棚,逃脱控制独自往密林更深处跑去,与绑匪玩起了捉迷藏。再说杀手一路前行,不小心夹到捕兽夹,跟女孩不期而遇,也没更好选择,跟着杀手回到雪地中的一个地窨子中过了一宿,第2天清晨出去想下山,中间匪徒来到地窨子后得知女孩来过再次出去找未果。傍晚时分女孩再次来到这里,等杀手带她下山......,你们这捉迷藏玩得秒啊,再说一句女孩很抗冻,匪徒二人因联系不到上家,死了两个接头的,也找不着人质,有点儿倒霉,选择下山从长计议。李警官经历双塔严寒捡回条命,也终于下山跟本地警方搭上,周游搭上佛系守林人也坚持认定双塔就是要揭开父亲被杀秘密的地方。
之后的剧情开始混搭,进入慢节奏,周游总是莫名其妙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跟男主李警官有意无意聊两句,彼此走开,各忙各的。因为守林人和双塔地下情报网头目——冰姐认识,自告奋勇帮忙找关键人丁永利,由此揭开了一场二三十年前的一场双塔前尘往事......,主线剧情中绑架案的主谋开始浮出水面,绑架女孩时为了给自己续命?我只能理解需要女孩的器官还是血液?仅仅因为全中国只有这一人跟他匹配?冰姐、杀手、罗和尚、丁永利、周游父亲及幕后主谋,几大人物线索混乱交织起来,只看到这里了。表示已经很难看下去了,只说人物主线吧,李慧炎和周游,两人都信誓旦旦要在双塔查出个究竟,李的主要目的应是解救人质,时儿孤勇、时儿窝囊,就是没有表现出一点探案作风,也就是没有一点能够推测歹徒下一步行动,总是哪里有情况就奔向哪里,很多明面线索已经摆出来,反倒不急不慢地过起刑警日常,就拿绑匪被抓后供出老七是中间人,都不去想办法抓捕,直到老七被冻死在冻库才想起来去找,而冻死后被点破死因是急冻,也反应不出自己曾经调查过的一处杀手屠夫的冻库,而作为刑警,一点处理案发现场的能力都不具备,很多关键信息都要通过周游口中才能知道。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双男主互动?而其办案方式跟他的老式自行车一样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处理绑架不从关键人物入手,居然去张贴起了寻人启事。周游也是边旅游边查案,总之就像李慧炎讲的一样,哪都有你。双塔真的很小,小到关键人物横的竖的说起来都认识,双探男主线直到剧情过半仍未看出何为“双探”,接下里的剧情走向何处我已不想了解,就此打住吧。本剧看得出来想拍出那种黑暗、冷峻、压抑的犯罪故事,又想故作高级的玩起多线叙事,通过回忆、记忆展现这个小城尘封的秘密,后期出场人物逐渐增多,彼此互相联系,造成一种迷局,但观感真的很差,总是这一榔头那一棒子,一条线没讲明白,再叉一条线进来,再说演员表演,看得出来段亦宏确实是身先士卒为体现东北极寒之低,也确实吃了不少苦头,演技、表演方法和《暴雪将至》里的落寞边缘保卫科长十分接近,但智商还不及他,另一主演大鹏,恕我对他不了解,只看过其曾经演的段子喜剧——DS男士,据说后来转型了,开始拍严肃现实题材,就说这部戏里的表演我觉得是不及格的,几大情绪点都未演绎到位,跟段奕宏的对手以也是四平八稳毫无变化,如果板起面孔带上黑框不讲段子就算严肃,我觉得做个所谓喜剧演员更适合他。
最后,我想说这部戏在犯罪类型的尝试是不OK的,较高期望引起了更大的失望,这个题材好好打磨下剧本,贴近下现实,其实可以做的更好。中国都市悬浮偶像剧的毛病总是主角生活在收入和工作严重不相符的地方,造成观感的撕裂,完全无法代入,而本剧中的主角为了表现平民化,生活与现实严重脱节,办案方式也像是在上个世纪,给观众一种年代很迷惑的感觉,剧集问题更多的是编导部分的多线交叉叙事不清晰,强行制造各种巧合,严重造成故事的诸多不合理。这是本剧最大败笔,毕竟不是人人都是昆汀或者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