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苦难的同情,常把我带到现实世界。根据真人事迹改编,对于这样一位大爱之人,如何能够不心生敬意呢。与真实事迹比起来,电影为了体现主人公的转变,刻意设计了一些情节,使得影片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主人公的做事动机有了一个对比。后半部分显得主人公像是良心发现了一般,对真人事迹了解过后发现主人公的人格品质更是高大伟岸的,不需用冲突对比也能彰显。

取材自真实,能看见一群无可奈何的人过着怎样无可奈何的人生,这些需要帮助的群体并不少,缺少的是“被看见”。影片中的制药公司看不见用药人群的窘迫,药的价格是根据盈利程度来制定,而不是病人的实际需求,不管病人贫穷富有与否,都成为利益下的被收割者。警察能清晰地看见法律条文,看不见人的哀嚎,也就是所谓的理大于情。当弱势群体窘迫的解决需要一位横空出世的英雄时,我们就需要反思是不是我们的规章制度还可以往前走一步?我们的解决方案是不是可以更完善一点?我们关照的人群是不是可以更广泛一点?诚然,社会需要个人英雄,但我希望其实是更完善的制度保障,完善的制度保障下不会出现拯救世人的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