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伊始,尼姆介绍巴扬神,观众可以从中了解到,他是祖先神,属于祖先崇拜的一种。祖先崇拜又是灵魂信仰的一种,人们认为灵魂不死,所以祖先的灵魂能够保护自己。这种原始信仰可以追溯至氏族社会。氏族社会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逐渐壮大成氏族联盟,即组成部落,继而向方国、古国发展,另一个方向则是内部分化为家族和家庭。在这个过程中,与现实人间一样,出现祖先等级划分的问题:氏族共尊一个老大的灵魂,这没有问题。但是组成联盟后,哪个氏族的祖先当老大?同时,家庭和家族也会出现祭拜的祖先,万物有灵,灵魂的数量可以无限,但是保护神的数量却不能无限增加。在此期间会产生种种问题,包括祖先崇拜的对立、融合与定制,等等。人们最终只能了解到固定下来的某一位或某几位,拿我国举例,炎黄是共祖,但每朝每代都会尊奉自己所谓的“始祖”,例如,汉朝尊尧帝,唐朝尊老子,同时,祭祖规则在不断改变,有时是天子七庙,有时又变成祭不超三代。
在泰国,存在三种祖先崇拜,即家鬼、族神和英雄神:家鬼就是自己的祖先;族神则是整个村落共同的祭拜对象,超出了一家一户的范围;而英雄神属于国家层面,指的是国王或某位大英雄,如果要类比,就如同我国的关公。巴扬神应该是族神一级,被整个村落供奉,但值得注意的是,灵媒尼姆称,没人知道他从何而来。那么,巴扬神又有些类似于英雄神,即超出了血缘的范畴。如果存在着一种血缘的联系,人们自然而然会将这类祖先神归为善灵,因为祖先的灵魂肯定不愿去伤害自己的子孙。但巴扬神与村民没有血缘上的联系,情况就很复杂,他的崇拜传统也可能是某次征服的结果(就像影片中恶灵最后的屠戮),建立在久远过去的暴力之上。后人遗忘了这一点,现今便不再将其视为入侵的邪神。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巴扬神对于村民的保护不是为了维系村落血脉的传承,而是借助灵媒,实现自己被不断尊崇的渴望。剧情的发展实则逐渐肯定了这样一种推断。
诺伊拒绝巴扬神附体,又改信了基督教,这是对巴扬神的公开反抗,结果,随后就嫁到了受诅咒的亚萨提亚家族,这本身很可能就是巴扬神所施行的报复。巴扬神需要灵媒家族实现交接传承,尼姆没有后代,而诺伊一支有儿有女,但儿子麦克自杀,就只剩下女儿敏。巴扬神在惩戒诺伊后,仍然需要敏的身体作为通灵的容器,但诺伊不改初衷,也不希望女儿成为灵媒,而敏出于现代人排斥迷信的心态也拒绝接受神灵附体。这时,报复亚萨提亚家族的恶灵正准备进行最后的清算,他们同样企图控制敏。
在各方灵魂对于敏的争夺中,巴扬神败下阵来,在敏的梦境和现实的山谷中,他都被斩了首。同时,恶灵向尼姆揭发了一段当年的往事,诺伊为了不做灵媒而让尼姆穿她的衣服,并向后者的鞋里放符咒,结果尼姆代替诺伊成为了灵媒。在影片最后,驱魔法师试图如法炮制仪式:诺伊穿着女儿的服装来误导恶灵,将后者进入诺伊的身体容器内,进而将他们一网打尽。但问题是,如果当年诺伊的小把戏骗不了恶灵,这回也不可能成功,结果不出所料,附在敏身上的恶灵并没有都被引开,否则她就不会有法力来模仿小孩子的哭声了。同时引出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这些小把戏骗不了恶灵,那么显然也骗不了巴扬神。但巴扬神当年放弃诺伊而选择了尼姆,说明他有自己的计划,而这个计划很可能就是日后慢慢报复诺伊,或者让诺伊自取灭亡。
尼姆的信仰随之崩塌,但并不只是因为她发现自己可能压根就没被巴扬神选中,又或者被巴扬神抛弃,而是想通了这些神灵的本质。他们其实就是人间现实的映射,靠力量强弱来决定胜负,既然如此,她便没把握坚信巴扬是真神,他就肯定能胜过恶灵集团,因而怀疑仪式能否达到目的。同时,尼姆也觉察出,巴扬神并不是纯粹的善灵,如果巴扬神不是纯粹的善,那么恶灵也就不是纯粹的恶,二者其实都是通过显示法力来争夺信众,或者利用果报来彰显自身的存在。
尼姆最终的“神隐”众说纷纭,我们的观点是,在她死前,巴扬神和恶灵应是进行了最后一次交锋,这从神坛的混乱状态可知。而无力获胜的巴扬神很可能与恶灵达成了某种协议,他让出自己的势力范围,将村子交给恶灵控制,这意味着,巴扬神必须终结自己的村落代理人,而到此时为止,这个代理人其实还是尼姆,所以他带走了自己的灵媒。“神隐”,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说,是指灵媒的离世,但直译的话,就是指神的隐退。
恶灵们胜利在望,可他们的灵媒敏没有马上发力,而是等到最后一支反抗力量聚集在仪式上,后者本想对恶灵一网打尽,但从结果来看,却是中了恶灵的埋伏而自身全军覆没。这时,恶灵的队伍发生了派系之争,一派支持诺伊——质疑巴扬神的先驱,另一派支持敏——新崛起的恶灵派代言人,而她们两人又都具有容器的体质。在敏烧毁了诺伊的肉体容器后,这场最终的争夺战以敏胜出而告终,她将成为了村落唯一的保护神兼灵媒。村民们将很快忘记巴扬神,而将敏神作为善灵加以祭拜,直到更凶狠的“恶灵”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