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推介:
布莱顿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便是埃斯美·科林斯。科林斯是布莱顿学派发展的重要奠基者,其电影影像的探索对美国早期好莱坞的电影语言法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汽车中的婚礼》的短片中的电影语言被好莱坞加以利用,发展为经典情节剧的主要叙事语言。此外,《一个矿工的一天》也是布莱顿学派的经典之作,用摄影机的真实展现矿工工作的一天,十分具有现实主义的社会意义。
...
影像风格:
在科林斯的短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大量使用反角度镜头与移镜头的使用。以下将用《汽车中的婚礼》作为经典的例子进行阐述。
l 反角度镜头(正反打镜头)
反角度镜头通常是指从前一个镜头摄影和摄像角度的正反面或侧反面拍摄。例如图中,上下有两个圆球,在遵循“180轴线原则”(摄影机同时在左侧一端拍摄)的范围下,上一个镜头拍摄的是上侧圆球的正侧面,而下一个镜头拍摄的是下侧圆球的背侧面,而这两个镜头便成为反角度镜头(或者是正反打镜头)。

在《汽车中的婚礼》追逐马车的戏段中,前一个镜头拍摄的是马车的背面镜头,而后一个镜头便是马车的正面镜头,而这便是反角度镜头的案例之一。


移镜头的使用在《汽车中的婚礼》中反复地出现,在此便不再赘述。
...
l 象征镜头
我们在讲象征镜头之时,首先联想一个片段,即如果我们作为一个导演,如何拍摄一对新人在教堂举行婚礼的戏码呢?我猜大部分的人都会使用远全景的景别去拍摄婚礼的举行,而教堂作为此场景空间则必须出现在摄影机中,那么是否可以舍去拍摄教堂来展现新人结婚呢?
科林斯在拍摄《汽车中的婚礼》时,我们可以在后段看到人们进入了礼堂,紧接着大部分人会如我前面所讲,以教堂作为空间,用全景景别去拍摄新人如何举行婚礼。而科林斯却另辟新进,采用的是拍摄一对恋人互相交换戒指的手部特写,而仅仅通过一个手部的特写,便足以交代了新人的结婚过程,而这一象征结婚的镜头在观众的视线中,一目了然,以象征的手法,省略的原则,舍去了教堂拍摄的复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