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真的很简单。
全片不包含性,血腥暴力,以及过于敏感尖锐的元素。相反,它有音乐,有青春爱情,有世界性议题,还有时下正热点的元宇宙元素。
看得出细田劳斯想冲奥冲欧三,但冲了个安妮奖败犬式大满贯x意思是全提名无一中奖。
可能有人会说,提名不就很好了吗?提名这么多不更好吗?
宝啊,这是细田守啊……也算日本动画界的一个老将了吧,当年的夏日大作战,狼的孩子雨和雪,再看看现在的《未来的未来》?《龙与雀斑公主》?
阿守,我的守宝,编剧不是你的强项,舍本逐末是不对的啊!有空还是把笔交给古寺小姐吧????
这里没有必要再去探讨女主行为本身的正确性,我来发表一下,我对于内容和表现形式的问题。
这个片子有一个在观感上很严重的问题——
模棱两可。
仿佛爱情,又似乎友情,又直指亲情,最后啥都好像是,又啥都不是。
首先是竜,一个14岁的少年。(娱乐来说就是女主的天降网恋对象)伤残相互救赎文学:我关注你身上的伤痛,走进了你封闭的内心,也从拯救你的过程中走出了我自身的伤痛,获得了成长。
这里有一段表演。
导演用一首歌,以及占片子30以上分钟的篇幅,详细刻画了这个过程。并且在跳舞那一段,十分明显的致敬了《美女与野兽》。别说是我无中生有,即兴写的影评懒得找图,但有心人可以对比一下两段片段,风格、基调乃至一些镜头运动都是一样的。而且竜在U世界的设定明显对标迪某尼的“野兽”形象,被主流话语权污名化,且人人喊打,群起而攻之。
女主甚至就叫Belle(贝尔)????明显到贴脸吧。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有这样的符号化存在,我们把它当做《美女与野兽》看,野兽和贝尔是什么关系呢?
是爱人。
所以谁敢说导演不打算在他们二者之间营造暧昧氛围?他们甚至为此跳了舞,唱了歌,模拟了野兽与美女之间从陌生到相爱的过程。
片子看到这里,我都以为导演要在两者之间制造爱情,那之后又算什么?野兽甚至闭着眼等待着亲吻,女主却没有选择亲,反而怜爱地抱住了它,给了竜一个拥抱?
这里就显得模棱两可了。
或许女主心里不是爱情,或许女主只是换了种方式表示爱情……这有很多种解释,导演不打算告诉观众是哪一种。
但之后呢?结尾眼杀家暴男的情节,女主独自跑到了竜面前,导演给了一个非常亲密的距离的镜头,他们二人额头贴着额头,眼睛对着眼睛。
然后14岁的小孩儿对着可能16或17岁的日本高中生说:“最喜欢你了。”
这里又模棱两可了。
①如果是关于爱情的告白,年龄上以日本作品的风格是可能的,而且“最喜欢你了”也可以用作爱情告白。
②如果是对于歌姬Bell的崇拜,也不是不行,最喜欢某个偶像了,逻辑上说得通。
③如果是对于朋友纯粹友谊性质的告白,那也无伤大雅。
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不是我过度解读,导演在创作一个作品的时候,会想到方方面面,甚至比观众想的还多,所以好导演会审慎地选择内容,某些电影甚至会精细到片中墙上的油画(何况这还是细田,一个老油条)。
第二,是青梅竹马忍。
女主的暗恋对象。
同样是模棱两可的态度。
一来是男主的表现,从头到尾没有表现出对女主有类似于暗恋、心动等等跟爱情有直接相关(划重点)的画面信息,所以从表演上这是无从推导的。(拉手询问你还好吗这种不能算是直接相关,无法直观推导出爱情哦)
二来,片中有一段,女生瑠果说:忍对玲就像妈妈一样。
这算什么呢?暗示忍对女主很好,在意女主(爱情)?还是暗示忍对她更多是责任和照顾,是亲人(亲情)?
而在影片结尾,女主已经救了人回来,忍说一句:以后终于不用再保护你,而是可以正常的交往了。
这里有个关键词。交往。
懂日语的朋友可以给我科普一下,这个交往是特指恋人的交往吗?还是说是朋友之间的往来的同义词?
而女主听到这个词之后脸红了一下。
承接上文女主对忍频繁脸红的表现,所以脸红不能直接证明什么。
后面一分钟她跟男主之间再也没有类似于恋人之间的脸红牵手,甚至说跟爱情有关的任何表演了,那一个脸红就是全部,全片结束(所以女主是因为“保护”这词而脸红,也有可能)。
所以忍对女主是什么?
幼驯染的亲情?爱情?还是友情?
又到了模棱两可的时间,这在观感上很不好,只会让人觉得前文跟后文不搭,前一半跟后一半,像是隔了两年写的出来的,行为透露出了各种模糊感和“什么都可以猜哦”的暗示。
接下来来到了重中之重。
那就是女主独自一人跑去独挡家暴男的情节。
这一段争议还是有的,无非就是符不符合现实逻辑,女主的行为圣不圣母之类的。
这又承接到上文女主和竜之间关系的塑造究竟落点在哪?
亲情,爱情还是友情?
如果是想给观众解读的空间,我只能说给的稀烂且没必要。
如果按照片中对于母亲这个角色的频繁暗示,加上“女主理解了母亲,最终走出人生阴影,迈向了趋同的轨迹”的成长曲线,那么导演安排她去拯救竜,就是为了完成她的人物弧光,使她成为“完全体”,成为一个像母亲那样的“英雄”。
那么话已至此,想必大家都明白导演的意图了(以上)。
可是,这样表现就好吗?
这个片子的定位是荒诞吗?不是,它是现实主义的。
情节中阿姨打电话去向当地的公共机关寻求帮助,却得到了48小时才能救助的答案——这难道不是为了针砭时弊吗?这是他现实主义倾向的佐证。
这表明了导演是要在——现 实 逻 辑 佐 以 戏 剧 冲 突——这样的基础上展现故事的。
划重点啊!现实逻辑佐以戏剧冲突!
也就是说,你可以高于现实,但你得基于现实。
所以为什么有人觉得怪,觉得悬浮不合理。
就是因为不符合普遍逻辑。
可能有些人表示:就不存在仅凭眼神吓退家暴男的情况吗?导演就是为了表现这种外强中干的男人存在啊!他是一个符号呀!象征着导演对于这一类男性形象的理解啊!
可是,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好符号和坏符号????存在着有效符号和无效符号呢?
观众只能靠符号去做阅读理解,却难以感受到其中的情感,无法共鸣,这样的符号用处大吗?
是观众没看懂吗?不,只是懂了,反而觉得低级,没必要,没逻辑,没感情。
个别人能感受得到,或许是生存状况或情感世界存在共鸣,但这并非大多数人的情况哦。
成功的塑造,是要让“没有经历过或者感知过的人能通过故事或者表现达成共情”,如果只能达成极少数人的共情,那怎么能称作成功呢?
结尾的部分就应该让忍,瑠果,慎次郎,红香乃至阿姨们跟着女主一起去。
在遇到家暴男的时候,展现作为多数人的主角团们的共识,再由女主单独去表现那一段勇猛的“母鸡护崽”,展现一种世界共识性的,抗击家暴的心理……完成女主的人物弧光,让她不再孤独,获得成长。
至于竜的表白戏份,甚至可以在尾声里单独来找她,或者在游戏世界里达成。既可以表现对方已经成功脱困,或者已经有了积极的结局,还可以不脱离U这个贯穿全片的视觉母题。
虽然不至于说多出彩,但至少不像现在这样模棱两可,什么也没有交代完就结束了,十分草率。
细田身上没有女性的共情力,只有解读力。他把这些东西作为能解读的行为,拆解得十分零碎,救孩子不一定是母性,也可以是一个正常人的正义之举报加上那种似爱非爱的怪异感,仿佛要突出母性,又好像不全然是母性——模棱两可了。
阿守啊,你也不是雷德利,不是吃这碗饭,就少表现这些东西吧。
还有元宇宙这个设定。
我只能说玩是玩了,但没玩透。
让我拿什么去对标呢?《无敌破坏王2》?
其中探讨了很多,比如说资本的注入,人肉网暴的存在,网民的复杂性等等……但他详细的讨论了吗?没有,一笔带过而已。
那么这个U世界被创造的价值就很小了,也就是制造一种奇观,用于创新陈旧母题的表现形式,用于吸引观众进影院付钱,吸引电影节的评委们说出“哇哦很超前呢这样的手法这样的技术”并且颁奖……
这种老议题新形式的学习委员已经被《瞬息全宇宙》抢走了捏。
反而抛弃了元宇宙更深的议题,对于虚拟世界社会化,肉身与精神的关系讨论等等,浅尝辄止迎合了热点后,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反而回到了自己的舒适区……阿守啊,这何尝不是一种耍流氓呢?????
美术好看。
歌好听。
以上。
个人观点,你杠你对,你骂我我骂你,欢迎和平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