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四月十五号上映的6集迷你剧Anatomy of a Scandal (译作《剖析丑闻》)。

十五号晚上睡前在首页刷到,被封面唐家庄大小姐的背头帅气照片吸引到,立刻点进去看,熬夜刷完就想写安利,结果……拖到了现在。

我和三次元的朋友安利时是这么说的:「这不是一部看完会让你回味悠长想一看再看的剧,也不是一部会让你在现实生活中某个时刻突然想起来的剧,但它绝对是一部开始看第一集就一定会熬夜撑到最后一集、看起来很爽的剧。」

剧情概括起来非常简单:英国内务部大臣James Whitehouse被和自己搞婚外情的下属Olivia起诉强奸。在此之前,他是上流出身、牛津毕业的精英,他的妻子Sophie同样出身上流,和他从牛津校园恋情走向婚姻,一直是别人眼中的神仙眷侣。为Olivia服务的控方律师是看起来就很不好惹的Kate Woodcroft(就是唐家庄大小姐),她为这场起诉尽心竭力,仿佛不仅仅是出于职业道德,更有着涉及自己的原因……

尽管故事主线是这场James引发的强奸案件,但叙事角度并没有从James或是被告Olivia为主,而是以两位女主角:Sophie和Kate两人的双视角出发,夹杂回忆插叙组合而成。

Sophie这个角度我觉得选的很绝妙:作为上流社会既得利益者团体中的一员,她努力维护丈夫的利益(也是自己的利益),证明他的清白,但作为女性,她又天然地对Olivia和为Olivia辩护的Kate具有同理心。

随着Kate和Olivia在法庭上逐字逐句揭露与James有关的历史,Sophie也开始回想并辨析关于丈夫的那些细节,以及自己少年时代里那些未曾引发自己注意的事——她想起自己在牛津读儿童文学专业时,自己的academic partner是一个有点nerd、总是埋头书堆的女孩,那女孩有个古怪的名字,叫做Holy。

Holy和她是两种极端不同的女孩:Sophie富有、美貌、善于交际、学业总是得过且过混过去,忙着和耀眼的学校明星James约会;而Holy出身平民、进入牛津,会一丝不苟完成所有的reading作业,并且用各色荧光笔认真标注。

我当时在自己的看剧笔记本上这么写:

「年轻时总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选择差异,这些差异慢慢积累,最终在漫长时间中将我们塑造成有着巨大差别的人。」

这句话同样适用在James的成长过程中。这个角色形象非常值得玩味:作为一桩强奸案的被告,他并非一眼看过去就「具有有毒男性气质」的人,相反,他满嘴尊重女性、尊重弱势群体的言论,会在家做饭、陪孩子们玩、温柔地安抚妻子。在少年时代,他的朋友在派对上性骚扰女服务生时,他还会追出去拿着钱和女服务生道歉。而他在庭审过程中的发言也几度让剧中陪审员、包括荧幕前的观众感觉万分诚恳,认为他和Olivia的性事是「你情我愿」而非一场「rape」。

但随着James、Sophie和Holy等多人的回忆,James完美形象下的阴影才浮现出来:他会为朋友性骚扰女服务生道歉,但同时他会在醉酒时拉住路过的女同学亲吻、试图与之发生性关系。也许在「天之骄子」的James眼中,一个愿意接受他亲吻的女孩必然愿意与他sex,而任何的「不要」都只是一种欲拒还迎。

James是个极度典型「精英男子」,典型到你看着他讲话,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现实生活里几张「精英男同学」的脸:家世好、学历好、甚至相貌也非常不错,平时讲话时滴水不漏,对feminism也说的头头是道,有被人称赞的「领导力」,人人都心甘情愿折服在他人格魅力下。

但这所有的一切——从尊重女性到彬彬有礼,全部建立在「利己」的目的之上,一旦自己的利益被侵害,他们瞬间丢弃绅士面孔,带着步步为营的精明朝你走来,直到将你击溃,还要发出一声可怜弱者的叹息。

第四集中,James几乎要挟式地要求妻子Sophie参加自己的庭审,听Olivia和控方律师一遍遍重复他和Olivia性事的细节,只因为「妻子的出现会让人们知道他是无罪的」。即使Sophie已经抗拒到中途跑出去呕吐,James仍然打着「为了我们,为了孩子」的旗号要求她「陪在自己身边」。

然后出现了这部剧中我很赞赏的一段剧情:Sophie去看望James的母亲。这段剧情是James人格形成缘由的注释,它管中窥豹地展示给观众看:这样一个看似善良又底色残忍的男孩是怎样长成的?他那些自相矛盾的行事根由是什么?

James的母亲语带骄傲地和儿媳说:他(James)身上有种非凡的自信,我们家所有的女孩都没有。他小时候就知道怎么在游戏中耍赖和撒谎,来取得胜利——而且他知道怎么利用规则与改变规则。

作为女性,James的母亲对儿子的行径无限包容。即使她心中知道James和Olivia之间的事可能是「rape」,但她仍然坚持认为「那个贱人是想害我儿子」。在她眼中,改变规则、撒谎、耍赖……这些品性是儿子的优势,是他成为成功政治家的要素。

这不禁让人想起许多中国人会赞扬男孩「更会来事」,而细究这种「会来事」的定义,会发现其实与James母亲激赏的品质并无不同:左右逢源即意味着标准不断变化、处事圆滑即是擅长利用规则漏洞……当这些品质帮助男性获得权力高位时,就变成了赞赏之词。而女性往往囿于从小被教育的「道德」中,而这些「道德」阻碍她们不择手段往上爬时,我们又会哀叹她们「不会混社会」。

想起《平面国》中一段精彩绝伦的话:

> 在与妇女打交道的时候,我们谈论“爱”“责任”“正确”“错误”“怜悯”“希望”以及其他一些非理性的情感概念;其实我们深知,这些概念根本就不存在,发明这些虚构的词汇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控制女性过剩的感情。> 其实,在男人与男人打交道时,以及在男人阅读的书籍中,我们有一套截然不同的词汇表——或者说有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术语”。在男人的词汇表中,“爱她们”意味着“希望从她们那里得到好处”;“责任”意味着“必须这么做”或者“只有这么做才合适”;其他词语也各有相应的变形。> 在与女人打交道时,我们用语言暗示我们对她们的敬爱;女人们全心全意地相信,男人对她们的钟爱程度超过对圆形首领的热爱程度。其实,除了毛头小子以外,所有男人都将女性视作和“无脑生物”差不多的玩意儿。当女人不在场的时候,我们就是这样谈论她们的。

James难道不知道自己的某些行为不道德吗?他是知道的,不然他就不会去和被骚扰的女服务生道歉。然而他的歉意与愧疚如此稀薄,仿佛贵族去教堂购买赎罪券一般,想用微小的弥补来获得心灵的自洽。他的自省是局限的,一旦自省的后果会威胁到他的利益,自省就变成自卫,甚至变成攻击。

《剖析丑闻》的成功之处是:它开始更深入地讨论「James」这种人形成的根由;而它不会成为「让人想回味」的剧也因为:它深入了一点点,就浅尝辄止,再也没有往下继续了。

剧作前三集节奏比较缓慢,大量旋转镜头、刻意的转场安排还会让人觉得有种「形式大过内容」的炫技感。但第四集开始剧情急速发展,有了酣畅淋漓的体验——结果第六集,以为一场风暴要开始时,嘿,全剧终了!

有几个伏笔与安排都没有用到:

1. Sophie人格的形成:

Sophie的人设一直强化两点:一,她是个出身上流的女性,她和James一样习惯利用特权;二,她的原生家庭不完满,她不希望成为自己母亲那样的人,也因此,即使她知道James出轨的事,还是维持自己婚姻的圆满。

但剧情到最后,Sophie自己的故事都没有很完整地呈现出来,观众也很难像理解James人格形成原因一样,理解Sophie性格的来由。

她的面目,仍然是模糊的。

整个故事+Sophie的人设,很难不让人想起前几年沸沸扬扬的刘X东强奸案以及那场案件中「站在丈夫身边」的妻子奶茶。读多一些后者的故事,你会多少理解到这个人选择相信自己丈夫的原因:她的利益和丈夫紧紧捆绑,她必须选择站队来保证自己的利益。

而Sophie从一开始的「英国奶茶」到第六集做出跌破大家眼镜的选择,中间的动机是模糊的:你不理解她既然能做出最后一集的选择,为什么前几集却扮演「英国奶茶」?又或者说,既然前几集都是「英国奶茶」,为什么最后突然觉醒?难道就是「愧疚」之心突然复苏了吗?

2. Kate Woodcroft的故事

唐家庄大小姐在这部剧里的形象是一个飒气满满、非常爽文女主的设定。思路敏捷、口齿清晰、工作拼命的金牌律师,是每个点都长在让观众「好爽」的人设。但她身上也有很多没用起来的设定。

比如,Woodcroft是一个半路转行的律师,她和自己已婚的导师也在搞婚外情。她一边说James和Olivia的恋情本身就充满了「inbalance of power」,一边拒不承认自己和导师的恋爱也被这种不对等的权力影响。

她为什么如此抗拒承认自己恋情的不道德?又为什么在案件过程中决定和导师结束关系?她和导师恋情的最初,是否也是一场潜在的、利用权力而进行的「rape」呢?

以及——Woodcroft进行了一次秘密的身份转变,这种转变如何完成?如何在一个身份信息全部电子化、个人隐私几乎不存在的时代完成这种转变?剧集也没有给出让人满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