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她的爱情之海,也是死亡之海。
高中时有个朋友,与已婚男子恋爱,闹得沸沸扬扬。许多朋友劝我远离她,说她被那男的老婆发现一定会挨打,我要是敢帮她出头会连我一起打。
这类打小三的故事在北方小县城并不少见。在观看这部电影时关乎道德的评判也一直在我脑海中回旋。
无法否认一纸婚约在维系社会道德标准和稳定时的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是否也造成了部分人站在被社会价值认同的所谓“道德的制高点”去审判处于低位人的可能。
但是女孩怕一顿毒打吗?她死都不怕。
哲学老师口中说着:我们要直面自己的欲望。但面对家庭、工作的捆绑他依旧退缩了。
他头脑里的理论,17岁的女孩用经历诠释着,于是她认为她们相爱。
女孩用肉体取得了精神上至高无上的爱,而老男人却用满纸的教条谎言捆绑了青春的身体。
女孩的生命融入大海,伤痕累累的她如此透明与干净。我试想甚至这种凄美会被某些处在妻子地位的女性落井下石。
妻子尽力维系着自己的贞洁。但贞洁就是爱吗?本片与电影《苦月亮》中的女主都用生命去爱,用与别的男人DO的方式报复爱的人。她们无暇顾及贞洁,只是将一切投注于炽热的爱情。
所以我认为这是本片引发我对一纸婚约价值所在的思考。
爱情无关乎身份地位,无关乎贞洁与否,那些需要用条框来约束的东西在我看来往往不是纯粹的。
另外,记得茨威格说:“那些你以为是上天给你的礼物,其实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我认为本片是人文的,男老师虽然选择了逃避,但最后他依旧失去了一切。没有任何一种感情与得到是真正免费的。
女孩用青春和生命诠释着他与老师之间许下的诺言,最后她一个人足不出户,完成了原本她能和爱的人一起完成的事情。 但她再也不期待着窗边会有老师的出现。她的爱是带着绝望的,但是却是真正柔情和专一的。选择逃避的老师,在本片得到了最差的结果,同时也伤害了爱自己的人。但他没有女孩的勇气,不敢面对死亡之海,只能将自己的生命融入无尽的虚无中。
最后也是女孩用生命诠释的哲思:1.本片前面就透漏的生命的虚无,兜兜转转回到了原点,却错过了一切。2.“潜意识”的爱,无关乎道德与贞洁,重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