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五个朋友

Wilhelm,带着国防军的荣誉和家族的骄傲参战,第一次对战争产生怀疑是在受命处死苏联政委时,后来是看到乌克兰的Hilfpolizei无差别杀害犹太妇女儿童,军官“随手”处死小女孩……最后一根稻草是上级在停止后援补给的情况下仍下令死攻死守根本无意义的苏联情报台,他终于在一次炮轰后选择了“短暂失忆”,爬进苏军的坦克里与敌军半死的躯体躺下共眠,住进苏联农民的屋子里玩猫、吃面包、杀鱼,获得了短暂的平静。然而最终还是因为带有钢钉的鞋底暴露身份而被捕,Winter家族的长子、骄傲,党国的未来、捍卫者,终于成为“失败主义分子”、“懦夫”、“叛国者”,被编入早已为元首与这个国家抛弃、遗忘的缓刑大队。受令烧毁农民的屋子,原因是屋子的存在挡住了炮弹发射,当他提着油桶走进农屋,老夫妻正在吃饭——如往日一样,然而惊诧地看着他,问他要不要坐下喝一杯茶,多么荒谬……Wilhelm代表了大多数参加战争的德国国防军士兵,怀揣着梦想、希望和荣誉,最终在一次次炮弹声和政治家的谎言中全部破碎。

Friedhelm,从一开始就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他完全清楚这场战争没有意义,“从一开始德国就输了”,“上帝没有站在我们这边”。他不愿参战,投入战争不过是受其父亲驱使,认为“你也应该跟着你哥哥做点什么”(大概这意思),结果确实是还没上战场,看到苏联政委被处死,犹太女孩被杀害他就大崩溃了。他转变的直接原因应该是过泥地时亲身经历因为苏联农民的欺骗战友踩地雷被炸成碎片,从此他就把自己变成战争杀人机器中的一个零件,再也不把自己当人。当然,这种“转变”指的是面对战争实际行为上的转变,并不是他内心想法的转变,事实上他是本片五个人里唯一一个态度一直没变过的。受伤回家后又重返战场,在我看来又几个原因,一是哥哥的死,二是某种集体的压力,可能来自其父亲(家庭),也可能来自在咖啡店遇到的那几个说垃圾话的学生,当然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他一直很有个性有主见,最多算一种导火索吧;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一种面对战争的虚无感和罪恶感,明知此事没有意义没有结局,但无法抵挡也无法挽回,自己也只有在此过程中才能找到一点价值,因此他再次投入战争更多抱有一种“求死”的心态,他的精神已死,他是一具连狼路过都不吃一口的行尸走肉。但Friedhelm并没有丧失良知,因此在他面对Viktor时选择放他离开,而杀死了自己的长官,不过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在此过程中他依然是麻木的,123数数然后扣动扳机对他来说如同机器设定的程序。最终他选择走向死亡,这个死亡是他重返战场后追求已久的,因为他知道他“回不去”了。这个“回不去”,一方面是深知自己的所作所为,就算投降也一定会死在苏联人枪下(有人提到他回归战场后穿的是党卫军军服,因此按客观事实来说也是一定要死的);另一方面是他知道自己再回不到战争前与好友一起跳摇摆舞的那个夜晚,圣诞节一直没有到来,也将永远不会到来,战争早已摧毁一切。

Charlotte,和Wilhelm一样,她也是怀着报效祖国的心成为战地护士,但马上也就明白了现实和宣传的不一样,不过她还是要尽忠尽职尽责的,所以她举报了Lilja,后来因为愧疚,紧急转移时死活也要带上Alina。刚开始她对战争还是信心满满的,即使对Lilja有愧疚,但主要还是出于一种面对“具体的人”与政治宣传之间反差的那种怀疑吧,而不是真的怀疑战争,所以后来知道连Wilhelm都成缓刑犯了,她崩溃了,大喊“你本应该死的”,对她来说信仰崩塌了(当然可能还有一点对于自己委身医生的愧疚)。关于她为什么和医生在一起,我不太懂,人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需要一些抚慰?还是说听说Wilhelm死了,她麻木了,觉得战争期间不如及时行乐下?最后她能活下来真是本片结局最阳光的一部分……

Greta,印象最深的是她被在前线演出结束,紧急撤离时因为收东西迟了,飞机就起飞了,这应该是她心态的一个转折点,当然也是命运的转折点。在这之前她都认为自己聪明漂亮又受党卫军军官重视,战乱年代至少活命应该不成问题,直到飞机起飞了而没有带上她,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大明星头衔是如此虚浮,Dorn为了前程和家庭随时会抛弃自己。另外一方面是,她在前线终于看到了战争的真相,从此也成为失败主义者。于是回柏林她做了两件事,一是在酒吧大庭广众之下宣称战争不会赢,二是直接给Dorn家里打电话,这两件事直接导致了她的死亡。一开始在牢里她其实依然不觉得自己会死,还认为Dorn会因为孩子救自己,没想到恰恰相反,这个纳粹恶魔因此直接想置她于死地。在牢里最后一段日子她完全心死了,随着狱友被带走,死亡也越来越近了。她的死看得我特别难受T T 唯一的安慰可能是她一直相信Viktor已经在美国过上幸福生活了吧……

Viktor,战争期间德国犹太人的一类代表,他的父亲是体面的德国市民,认为只要尽忠职守,一切就不会太坏,但Viktor很早就认识到纳粹对犹太人的暴行——“这不是我们的战争”。拿到通行证以后他选择了离开,这里我觉得他是有点懦弱的,不过我们无法苛责一个人在战争年代纯粹的求生行为。但后来他也变得勇敢了,参加了波兰游击队抗击德国,然而新的窘境又出现了,波兰人不仅反德还反犹,因此在他身上出现国族认同危机,他在队伍里格格不入,矛盾一直都在,直到他擅自解放了车厢里的犹太人正式爆发。唉,拦截火车这一段看得感慨,上一秒还是并肩的甚至是不惜当靶子的战友,下一秒就因为种族问题欲置之于死地……幸好最好游击队队长放他走了,“你是个犹太人,但你是个好同志”,“战争不会太久了,我祝福你,祝你活下去。”

Leb wo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