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先写些不重要的:
Adrien Brody只要刮了鬍子就依然是我心目中的不老男神!多了沧桑但深情又忧鬱的眼睛依然美丽,他演出来的破碎感真的让人可以原谅他在电影里做的破事⋯⋯最喜欢电影中点完烟甩打火机的动作,真的帅翻;Joe Alwyn发福了之后看起来还真的蛮邪恶的,充满世家公子那种放荡不羈,但还是瘦点好看很多呀⋯⋯
废话完了就进入正文。
犹太移民建筑师László代表的是经过战火蹂躪的欧洲;而Harrison一家则代表著强盛的美国。
美国是宏伟却未完成的建筑,充满希望、充满遐想、充满包容、充满一切光明的前途,带给移民者无限的想像,就如同László在美国设计的社区中心,一张张草图就能看到美好的未来;而欧洲是古老又美丽的建筑,可以是教堂或美术馆,做工繁复又细致,然而在战火洗礼下,能保存下来都已是幸事,多的是只能在回忆中保存,就如同László本人与他早期在欧洲本土设计的建筑一般,能飘洋过海来到美国被认识都已经不容易,更遑论去伟大。
然而美国是商人与政治家的国度,毫无文化底蕴,一切皆由利益与金钱驱使,社会的根早已腐烂,虽然充满希望,但希望却是留给资本家的。资本家利用移民者的创造力与劳动力,將美国梦吹得又大又圆,毫无节制,贪婪持续地膨胀,唯有梦的泡泡幻灭那天,他们才会稍稍收手,但往往他们在不久后又能凭藉著雄厚的背景,重新吹起一个新的七彩泡泡。
在啃食美国这块土地时,资本家將掉下来的肉屑作为施捨,让移民者甘心为其所用,因为这点资本家看不上的肉屑普通人需要努力一辈子才可能搆得上。移民者渴求的机会,对於资本家而言,不过就是洒洒水、装修个厨房如此简单轻鬆的事而已,阶级的差距在这个新天地是如此的巨大。
自以为自由时,反而是被奴隶的。在美国正是如此,看似自由,其实都在被奴役、压榨、掠夺;看似海纳百川,却始终涇渭分明。在吹著美国梦的资本家眼中,他们始终是排外的,所谓的包容不过是吸引奴隶的標语。他们对於人的骨气是不屑的,他们不容许心高气傲的人存在,因为这使他们失去了上位者的从容,使他们慌乱。
对於移民者,由其以本片的犹太移民者而言,他们早已歷经过集中营里肉体的鞭斥与羞辱,歷经漫长的岁月才来到美国,他们的肉体再也感觉不到苦痛,只有精神上的毁灭才足以打击他们。
当László以为来到了幅员辽阔的新大陆,实际上是来到了精神的囚笼。他是精神崇拜者,无政府主义、没有明確的政治立场、没有信仰,只相信自己的灵魂,甚至连肉体他也已经拋弃。
我个人对於László与妻子Erzsébet之间的关係是这样解读的:因为已经无法再感知到肉体,所以性爱与嗑药都只是麻痹自我以达精神层面的手段,对他们夫妻而言肉体的出轨不算是出轨,精神上依然是纯洁的,这也是我认为导演加入性爱情节的原因。对他来说性爱不再是为了满足肉体的愉悦,而是灵魂的交媾,只有在那个当下,他才能放下所有桎梏,坦然去面对现实。
我也感觉到本片对於美国本位思想强烈的批判。资本家的美国霸权主义正在霸凌著欧洲文化乃至於整个地球,他们正致力於入侵世界上每个角落。面对欧洲,美国是嫉妒的、自卑的却又看不起的。
Harrison强暴László时的臺词让我深刻的感觉到美国资本家与移民者之间始终无法逾越的鸿沟。Harrison见不得László的高高在上,欣赏他却又鄙视他,利用他却又看不惯他,所以以强暴的方式將其拖入泥泞中,摧毁他的自尊,使他丧失原来坚定的心志,才能成为资本家的傀儡,才能维持自己统治的地位。
美国人想要,所以便粗暴地去抢,他们对待外国人的方式我看到了美国至上的殖民统治,並非土地的掠夺,而是对完整的个人乃至於国家全面性的侵略,我其实觉得导演很有勇气,在如今这样的政治情势下,在电影里依然能提出如此犀利且尖锐的质疑。
László拥有顽强的生命力,仍然会被美国社会践踏以至於迷失自我,丟失灵魂。
电影一直强调並讚扬开闢属於自己的新天地这个概念,所以最终László与妻子也选择跟隨姪女的脚步回到耶路撒冷,离开令人厌恶的Harrison一家,回到由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並大放光彩,成就真正的伟大。
本片除了是一位虚擬的建筑师传记片,我更觉得是现代政局的一封警告信,更认为是以色列人建国史的互文。强烈政治隱喻下的解读与分析使电影更令人玩味,深度也更上一层楼。而製作上完全是旷世巨作,完全没有让我想挑剔的点。
我看到了美国梦的辉煌与破碎,看到了人性在现实与梦想中的挣扎与纠结,看到了广大天地间的狭隘与坚毅心灵中的广阔。一个未竟的时代,造就了人们与命运的纠葛,拉扯之间,唯有人格坚毅者,方能倖存。
The Brutalist 粗獷派建筑师:美国梦的破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近期热门文章(Popular Articles)
该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余烬:属於鍾孟宏的白色恐怖正在上演
从各大影展皆落马开始,便大概知道鍾孟宏这次可能搞砸了。这次基本上皱著眉头看完的,鍾孟宏碎片化的敘事注定了承载不了宏大的主题与沉重的歷史厚度。以往作品都是比较专注於个体的风格,这次挑战大格局的歷史事件对於鍾孟宏来说確实是个突破,我也衷 ...
Joker: Folie à Deux:双重疯狂没有疯狂,也没有小丑,导演狠狠羞辱了Joker
《小丑:双重疯狂》的败笔绝对不是Lady Gaga,而是导演兼编剧Todd Phillips。他亲手羞辱了他亲自塑造出来的小丑。双重疯狂没有疯狂,也没有小丑,只有幻想。其实一开始看到排山倒海而来的负评我还不以为意,想著再怎么烂也就是 ...
钢琴师和她的情人:女性精神面上的觉醒
那架钢琴,是挚爱也是禁錮,隨著它沉入海中,也代表她获得了自由。曾经钢琴是她宣泄情感的工具,但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属於自己的倾听者,她开始学习发声、说话,也就不需要再执著於那架挚爱的钢琴了。当丈夫Stewart一开始选择留下钢琴,他就已经 ...
看过才知道刻板印象的狭隘,方方面面
《明日有晴天》主角定位青少年+重症病人,看之前以为又是一出催泪大戏,第一反应就是讲年轻生命进入倒计时的现实主义,要提前准备好纸巾的那种。开播后追了几集,最大的感觉是自己内心狭隘了。明日有晴天打脸刻板印象,方方面面都是年轻的生命需要呵 ...
Drive My Car:直面自己的內心,正视人生的课题
滨口龙介真的太会拍电影了,而且不仅是个天才的导演,更是个称职的编剧,三个文本的叠加他依然消化得那么好,三个小时的长度却不会让人觉得冗长,在这样的主题下看完甚至不感疲惫。丈夫与妻子有著共同的伤痕,然而两人始终迴避著这个伤痕,不去治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