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翻了一下,大部分影评都围绕着阿甘的励志经历和爱情故事,然而如果其立意仅止于此,那本片可能也会如同大部分普通励志电影一样,湮灭在永远看不完的影库中,无法鹤立鸡群。我认为,使其成为经典的,还有另一种东西。

影片当然是围绕阿甘和珍妮两个主要人物展开的。阿甘一直是一个他人眼中处于“正轨”的小伙子。尽管他智商只有75,但他从小有母亲的关爱、上了州立大学、参加橄榄球比赛、应征入伍并勇救战友、还得到约翰逊总统的表彰;代表美国乒乓团访华,见证历史;回国后出海打鱼盈利,还不忘帮扶丹中尉和战友家属;成为富翁后义务帮人除草、作长跑、始终无私地爱着珍妮……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阿甘都是传统思想中“完美”的美国青年,尽管有些傻里傻气,但绝对称得上是充满着希望的年轻人。

反观珍妮,她更像是人们讲的那“垮掉的一代”。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甚至被父亲家暴;长大后没有正当工作、吸毒、像嬉皮士、在灯红酒绿的酒吧里弹唱着“叛逆青年精神领袖”鲍勃·迪伦的歌曲;对生活完全丧失信心,甚至想过自我了断。从各个角度讲,她都是一个不被别人看好的青年。我十一岁第一次看电影时甚至觉得,要是一个国家遍布珍妮这样的年轻人,其前途着实堪虞。

就是这样两个性格、经历、价值观截然不同的人,历经悲欢离合,居然走到了一起。此类事件如若发生在现实中,恐怕令人难以置信。其实,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两方美国青年的和解。这也正是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状况的映射。阿甘象征着传统的美利坚精神与价值观,而珍妮则代表着“沉沦彷徨”的青年一代。两种人实现了历史性的和解与交融。

而影片的最后,阿甘送小阿甘上他小时候的校车,(还是同一个司机的设定令人颇有沧海桑田之感触),洁白羽毛再次飘飘飖飖。小阿甘或许象征着一个两代青年和解后缔造出的一个崭新的、朝气蓬勃的国家。意味着美国已经走出历史的迷茫时期,走向更广阔光明的未来。然而,从今天来看,事实真如电影所期许的一般吗?

影片中还有大量的政治隐喻和小细节,例如种族主义、战争和反战等等。大量历史场景的重现,颇似鲍勃·迪伦近年的新曲《Murder Most Foul》。举几个具体例子,阿甘和约翰·列侬对谈的那几句致敬(恶搞)了名曲《Imagine》;(我看时都要笑疯了)丹中尉的妻子是亚裔,还大概率是越南人;翻其他影评还有豆友提出,在海报中和电影里,阿甘总是坐在长椅的右侧,象征他所代表的保守传统的价值观等等。这部片子真的很有看点,值得反复耐心观看。这篇影评所指出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这是我第一篇影评,恐怕会被淹没在近七千篇文章中,若有人碰巧看到它,我定然高兴不已,还请诸位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