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时候我第一次看社交网络,觉得哇,好酷的电影。高中重刷了一次,甚至拿它写过几次作文,经典,轻巧,文气,完美的学院派。说喜欢也好,说投机取巧也好,我本以为我对tsn已经是过去式了,不会再为它产生激烈的情绪,然而今天在电影厅又听见熟悉的背景音乐响起,我还是浑身战栗,双手发抖,一阵想要流泪的欲望翻涌。

从前我一直没看懂“not an asshole, just tried so hard to be one”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很难定义Mark这个角色包括他的所作所为到底算不算“混蛋”。但一点点长大之后,我感受到自己前所未有地那么接近他,那么理解他。我终于来到了他们当时的那个年纪,面对生活中复杂的情感依然一无所知,于是明白20岁左右的人是很笨的,青春是很可怕的,所有的决定是很莽撞的,即使你是Mark Zuckerberg。

我觉得像Mark这样的人,从头到尾挣扎的其实不过是一点自洽,当他失去身边所有的支持之后,只有自洽能够支撑他生活下去,毅然地在孤独的道路上走下去。我最喜欢他背着书包走上宿舍石阶的那个桥段,因为那一幕如此安静,和其他地方都不同。特别是如今人们已经觉得他是一个彻底的科学怪人,但他每一个受苦的瞬间都是很真诚的。让我感觉有点理想主义的意思。

这部片子上映之初有个预告片用的bgm是Radiohead的那首Creep。真的好合适啊。很多年轻过去里,我太想要出人头地,想要世俗的荣耀,想要问心无愧的成就。我高喊perfect body,perfect soul,却发现它们背道而驰。

至今想来,是一阵青春钝痛。长大之后在很多情感中取舍变成一件理所当然,也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然而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做出正确选择的时候就不会痛苦。很多时候我们选择的不是长痛和短痛,而是小一点的痛苦和大一点的痛苦。前者并不会随着时间消失,而是像一个溃烂的脚趾头一样永远在行走的时候展示其细微的存在感,直到你某一天意识到,在那时候的那个节点里,你必须割舍,根本没有选择。

但MEM和jewnicorn还是很好磕就是了……

...

(2025.3.14,于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