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之词大家已经说了很多,在这里想提一些意见,希望中国的科幻越来越好。
1、3小时撑不起的巨大信息量。
如果这部电影的内容能拍成一个三四十集的电视剧,那极有可能收获九分以上的高分。创作团队实在太过用心,在世界观的设定上,无论从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角度,都做了详细的推演,创造了一个完整的世界,但这也就使得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理解成本增高。为什么要调整时间?为什么停转海平面会上升?为什么抽签进入地下城的方案能被采用?这些背景由于时长不够,电影没有交代,或者交代的很草率,无法让观众信服。但从侧面来说,这增加了电影探讨和解读的空间,电影的争议和讨论热度,有助于2刷3刷的票房。
但有些情节省掉真的不应该。比如争议很大的五十岁以上的人出列,这个情节大体上没问题,但因为省略了很多细节造成了争议。除了批判观众没有集体主义精神,不懂得牺牲奉献,导演编剧也是有问题的。首先,要让观众认识到他们是军人,比如把中国航天飞行中队改成解放军飞行中队。这样可以让观众把它们和现实中的军人联系起来,根据现实中的军人优先原则,理解他们无条件服从命令的义务,以及军属获得进入地下城优惠的回报,消除观众觉得不公平的情绪。其次,设计情节要遵循人的生命始终是第一位的原则。这一点创作团队没有做好。军人虽然需要无条件服从命令,但除非是山穷水尽的地步,不能组建敢死队。那段动员演说写得不好,太草率,所以给观众一种不把人命当命,强行牺牲的感觉。在这里试着重新写一段:
“同志们。今天是关系到人类文明存亡的重要日子。月球碎片即将撞击地球,但核弹解码无法完成,月球机器人已经停摆。我们的父母、妻子、孩子们以及全体人类同胞都危在旦夕。我们试过了所有办法,比如远程控制机械起爆器起爆,但新一轮太阳风暴已经到来,控制开关无法工作,比如……。现在我们只剩下了最后的办法。我们需要300为勇士踏上单程之旅,去拯救我们的父母、妻子、孩子,拯救人类文明,你们的名字将为全人类永远铭记!”
除了动员演说,那个50岁以上出列可以改成:在那么多自愿参加的人集合完毕后,让队伍中50岁以下的人回去。毕竟这是个重大任务,从思想上自我认识到牺牲,才能确保任务的安全性,被强迫的人在队伍中隐患无穷。
还有一些小细节也可以改进。比如周喆直说完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时,可以给一个他和摄像头对视的镜头,不然就很套路。
2、人物塑造很用心,但问题也不小。
刘培强的人物塑造是真好,从一个天真少年变成一个尝尽苦头、被生活磨平棱角的中年人,吴京的演技很不错。但是有两个问题,让一些观众无法入戏。一是电影结构的跳跃性。可能还是因为时长不够,从刘培强少年直接切到了中年,比较突兀。
更大的问题是演员吴京的符号化问题。吴京商业电影走的戏路和强森、杰森斯坦森、汤姆·克鲁斯是一样的。从吴京之前那段有名的中美电影双标采访中,就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电影的定位是很清晰的,对标的就是美式爆米花大片。这种商业动作片有几个特点,主演固定,故事的时间跨度较短,卖点是打戏与特效场面,所以一般票房很高。正是得益于此,吴京成了大陆参演电影票房总和最高的演员。但因为这类电影主演角色简单,成长路线套路化(甚至没有人物的成长变化),长期参演这种电影戏路会变窄,演员会大于角色。大家在电影院看到吴京,就会先入为主,甚至把冷峰的性格特点、作战能力套到刘培强上,会吐槽吴京怎么这么弱了?这对一个饱满的角色塑造是很不利的。相信大家也很难想象多愁善感的强森是什么样的。吴京在商业上已经很成功了,维持现状,为中国提供一个荧幕硬汉形象也挺好。但如果想在艺术上更上一层楼,可以演一些性格与身份更多元的角色,比如克里斯埃文斯就演过天才少女,跳出了美队的框架。
图恒宇的塑造就比较单薄了,感觉就是个工具人,但刘德华演技很不错,算是加了一点分回来。写到这里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让刘德华演刘培强,吴京演涂恒宇,假设两名演员演技仍然在线的话,观感会不会好很多?韩朵朵也写得不错,特别是飞机那一段,可惜镜头太少。
虽然这部电影离影史经典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毫无疑问能进入中国电影发展的史册。在视效技术、镜头运用上也都达到了国际大片的水准,在电影院看着很爽。最重要的是,把中国电影市场赢家通吃的模式撞开了一个口子,把电影产业的利润分给了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