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颜色”耽误的好电影


...

还记得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是跟几个大学室友在宿舍里面偷偷摸摸看的。当时看的心惊胆战的,毕竟是一部有不可描述画面的电影,而它在我青涩的大学生活里面也的确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记得当时我们几个人看过之后还进行了讨论,结论就是爱很伟大,而女人容易在爱情里被冲昏头脑,女人可以为了男人不惜牺牲自己的身体和性命。女人是既可怜又愚笨的生物。稚嫩的学生时代,把它当做了一部悲伤的爱情电影来看待。而当时的我,觉得那一辈的人们是值得尊敬的,他们拥有如此执着的爱国信念,为了铲除汉奸,可以付出一切,为了理想而奋斗,这并不是嘴上所说的那么简单,他们是真的身体力行去证明对国家的热爱。而我自然把它看作了一部悲情的爱国题材电影。还记得当时的我们都觉得自己觉悟太高了,能从一部伦理情色电影中悟出这么多的道理而沾沾自喜。

多年以后的现在,无意中刷到这部电影的影评,看到了很多评论之后就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好奇心。于是非常认真的看了李安导演是如何选材、选景、拍摄的文章。了解之后变更加觉得这是一部好电影。有太多的东西当时都没能够看出来它的用心与意义。据后来媒体采访李安时,他说除了布景是仿制搭的,其余很多道具比如桌子、怀表几乎尽量找的都是那个时期“老物件”,甚至是轿车的车牌也是真实存在的,还有王佳芝手上的那枚粉色“鸽子蛋”,它并不是一枚普通的钻石戒指,而是剧组为了契合电影的时代背景,花了4个多月时间寻寻觅觅,才在Cartier巴黎总公司找到的来自上世纪40年代的古老钻戒。这些都是为了还原当时的生活……李安在谈及这部戏时还说,做表演的人要投入多少真诚,才能获得观众的信任。而作为导演对表演的演员、拍摄者等人必须真诚,才能让他们信任自己,才能追求到“真实”,真实到比人生还真实。

王佳芝,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为了信仰,甘愿奉献自己的身体,为了爱情,甘愿付出生命,这是一个单纯、勇敢的女孩。易先生,狡猾、被人痛恨的汉奸,与王佳芝在一起时,变得放松、温柔了许多,这是一个把爱藏于内心深处的男人。他们两个的性格反差,使他们相互吸引又渐行渐远。整部戏里所有的人物心理都把握的非常准确,三年前的王佳芝是羞涩、纯情的,三年后的王佳芝是成熟、妩媚的。她眼神的变化透露出来当时的内心变化,害怕、谨慎、从容不迫。她对待情、爱的态度也在一层一层的蜕变。每一个情节都是那样的扣人心弦。我一直都觉得易先生是知道王佳芝的身份,因为他老谋深算、心思缜密的成天周旋于日本人中,这样的人怎么不会去怀疑、深度调查一个凭空出现、靠近他的人呢?这个疑问当然是无从考证的。

时隔多年,还有人在讨论那些床戏是不是假戏真做之类的话题,对于这部电影的抨击也从未断过。也许人们至今还是把它看作是情色片,但是至少还有一部分人觉得它是一部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