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在简书日更的第17天。

...

最后的朋友

这是部关于朋友、恋人、家人,友情、爱情、亲情的电视剧。家庭暴力与性格缺陷并存,探讨的却是人性中最美好与可贵的部分。

《最后的朋友》故事的主线是围绕友情和爱情之争而展开的。不过确切而言,应为爱情与爱情之间的争斗,只不过一个是异性之间的爱情,一个是同性之间的爱情。(披着友情的外衣而进行)

但在剧情设计中,为增加故事的可看性,作者将异性之爱设定为残缺之爱,男主具有冲动型障碍人格,有严重的家庭暴力倾向;女主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逆来顺受。

由此,后续故事才得以一一展开,相应人物关系也逐渐复杂且趋于明晰。

相对于其他纯粹温暖的日剧,《最后的朋友》跳出了传统单一情感的桎梏,正面表达了现代人所遭遇的各种问题,家庭暴力以及自身性格的残缺。

复杂的人物纠葛以及外在的偶像元素,让这部剧成为社会伦理的经典。

《最后的朋友》虽然直面了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归根结底讲的是并不完美的众人的情感救赎,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尊重,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

最后的朋友

我们四个人又回到合租房生活。

家人,朋友,夫妻,恋人。

仿佛每一种关系都有,又仿佛不是其中的任意一种。我们就这样珍惜这份易碎的幸福,去到我们想去的地方。

以后也一直是朋友。

可以的话,希望一直不要分开。如果发生什么事分开了,再相见之时,也一定会笑着重逢。

...

最后的朋友

人的内心到底有多孤独,光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人不是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的,人都隐藏着自己的困惑。

                                              ------水岛武

题记这两句小武(水岛武)的话,不知道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

这部剧不仅仅是单纯地讲友情或者爱情,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告诉孤独的、不被理解的、寂寞活着的人们摆脱孤独之道的电视剧。

梳理一下这部剧的主要的感情线:

宗佑和美知留之间的爱;

瑠可对美知留的爱;

小武对瑠可的爱。

...

岸本瑠可

岸本瑠可: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身边…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相信喜欢上这部剧的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第一眼就被她吸引。

岸本瑠可阳光帅气,迷人的中性气质一出场就光芒四射。

她是一个越野摩托车赛车手,虽然在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庭长大,但是从小对自己的性别不认同,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长大,更是爱上了自己的中学同学蓝田美知留,这种无法对外人诉说的同性之爱让她不能面对家人朋友,她表面坚强隐忍,内心却无比痛苦煎熬。

她愿意用生命去保护自己的爱人美知留,却始终因为女孩子的身份无法堂堂正正地说出自己的爱。

在这个圈子里有太多的不能说,让人看着最想哭的一幕就是美知留问瑠可:“有没有喜欢的人”瑠可回答说“有,只是她并不知道而已”

我贴出原话:

美知留说:瑠可怎么样呢~瑠可有没有喜欢的人~我想了很久从初中开始就没有听你说过你喜欢谁~一直在讨论我的事

瑠可说:是嘛。

美知留说:恩~没有喜欢的人吗?

瑠可说:有~很久以前就有了

美知留说 :很久以前?是多久前呢?

瑠可说:好几年了

美知留说:那个人知道瑠可的心意吗?

瑠可说:她没发现。

美知留说:没有传达给他吗?

瑠可说:没有传到给她~即使传达了也无能为力。

美知留说:为什么无能为力,没有那样的事

瑠可说:无能为力就是无能为力,像现在这样有什么不好的。

瑠可用自己的方式爱着美知留,用自己的方式守护在她的身边,甚至将她推到爱自己的小武身边,为了美知留的幸福和自由她甚至可以被宗佑玩弄,回家之后,即使很伤心很恶心,但也是开朗的什么也不说。

曾经的我,也被问过同样的问题。

所以或许我更懂得瑠可默默的守护和爱。

...

水岛武

水岛武:

陪你去看流星雨落在这地球上,让你的泪落在我肩膀。

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你可以忽略他的性别,什么事情都可以跟他说,可以是闺蜜可以是兄弟,他永远可以借一个肩膀让你依靠,小武就是这样的人。

小武同时做着两个职业,白天是化妆造型师,晚上是酒吧的调酒师。

他性情温柔永远不温不火,体贴入微。但是他也有着不能对人说的隐痛,童年的遭遇让他恐惧女人的身体,加上他特殊的工作让几乎所有人都以为他是gay,其实他深深爱着瑠可。

他明知道瑠可喜欢的人不是他,却不离不弃的在身边鼓励她安慰她保护她给她力量,他甚至爱屋及乌的去保护美知留,小心翼翼的维持着三个人暧昧奇怪的关系。

他是唯一一个分担了瑠可痛苦的人,却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痛苦。

幼年被姐姐猥亵而对性恐惧的小武,有着性别认同障碍隐藏着对美知留感情的瑠可,同样也是孤独的人。

瑠可生长在完整的家庭,与父母和弟弟相处融洽,父亲对她无限的包容与理解,因此她看到爱的形态就是父爱那样无私的守护与奉献。

她对于美知留的爱,就如同父亲给她的爱一样,无私守护,不计回报,默默承受痛苦。

小武对瑠可的爱也是一样,他只是单纯地喜欢瑠可这个人和瑠可的笑容,他想做的只是守护瑠可的笑容,而不是占有瑠可的笑容。

作为女子,瑠可努力想要变得强大以保护美知留,她是属于那种将所有痛苦独自承受默不作声的人。

而瑠可的挣扎、痛苦、无奈却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小武面前,看着懊恼自己的弱小以致无法保护美知留的瑠可,小武在心中默念,你想要保护美知留,那么就让我来保护你吧。

守护瑠可珍视的美知留,帮助瑠可守护美知留,这就是小武对瑠可的爱的展现形式。

小武对瑠可的告白:

“即便你说不能接受我的感情,可是即便如此,我还是喜欢你。不要问我是喜欢你这个人,还是喜欢作为女人的你,因为我自己也不清楚。可是我希望能够支持你,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我还是想在身边一直守护你。我不想失去你。”

见证着这一幕的美知留说,“那一刻,我见到了唯爱的诞生”。

瑠可对美知留的爱也是唯爱。

一开始担心美知留不能接受她的感情而默默隐藏感情,甚至撮合小武和美知留;美知留知道之后不能接受她的感情,她依然想要待在美知留身边保护她。

瑠可和小武的在乎的是所爱之人的幸福,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所爱之人的幸福为前提,将自己的感受置之度外。

这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异曲同工之妙。

...

蓝田美知留

蓝田美知留:

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虽然整个剧看起来都非常的赏心悦目,长泽雅美饰演的美知留。就像某些看过的网友评价的那样,美知留没有一种让人为她赴汤蹈火的气质,那种楚楚可怜不知为什么总让我有种自作自受的感觉。

她幼年被父亲抛弃,母亲又滥交,对她不管不顾,在没有爱和温暖的环境下长大,性格软弱自卑,极度渴望被爱被关怀。

遇到了跟她同样际遇的男朋友及川宗佑之后以为找到了幸福的港湾。不幸的是及川宗佑因为小时候的生活遭遇造成了极度变态自私的性格,强烈的占有欲让他变成一个DV男(家庭暴力),可怜的美知留每每被打得遍体鳞伤。

虽然彼此深深相爱却无法共同生活。

对于宗佑她感同深受的爱,因此虽然屡次遭到暴力侵害却始终不离不弃。对于深爱着她的瑠可,她有着精神上深深的依恋,却始终没有意识到这份爱。

...

及川宗佑

及川宗佑:

只是难过不能陪你一起老,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你的笑。

无论何时想起来宗佑的死,我都忍不住落泪。客观地来讲,宗佑和瑠可对美知留的爱意是同样强烈而深沉的,他们都是用尽生命在爱美知留。宗佑以自己的死给予美知留自由,瑠可以鲜活的生给予美知留支持和力量。

正如怀抱婚纱死在血泊中的宗佑留给美知留的最后一封信中所说:

“对不起,我不懂怎么去爱你。对不起,我不能让你幸福。再见,美知留,你要幸福啊!”

宗佑不懂怎么去爱。也许是瑠可对美知留的爱让宗佑幡然醒悟,为了美知留的幸福,瑠可隐藏自己的感情,将美知留推向可以给予人幸福的温柔的小武身边。

对于瑠可来说。

她最大的幸福是美知留的幸福,而不是占有美知留。

相反,宗佑的爱一直是以近乎变态的占有欲和控制欲来展现的。

他跟踪美知留和美知留的朋友,软禁、毒打美知留,只是因为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病态心理中,以自虐、虐人的方式掩饰自己的孤独和害怕被抛弃的恐惧。

一开始看到宗佑打美知留我也对他心生厌恶,然而看到他在大雨中等待美知留一夜后昏倒在地时,我开始理解他。

从小被父母抛弃的宗佑,一直是孤独地活着,直到遇见美知留,美知留就成了他的全部世界,他也希望自己成为美知留的全部世界。

而从小父母离婚,跟着冷漠母亲生活的美知留也从来没有感受过爱意,她也是一直孤独活着的。

宗佑和美知留两个孤独的人拥抱着,互相给予对方自己从未感受过的温暖的爱意,如果能结合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庭,就再好不过了。

然而孤独的宗佑和美知留也都是有缺陷的,长久的孤独让他们害怕失去,害怕被抛弃,害怕再度孤单一人存活于世,他们依赖着对方,缺少独自生活的勇气。

在宗佑的世界里只有美知留,不能再容下第三个人,朋友、亲人这样的存在对于宗佑来说是陌生的。

他以为美知留和自己同样的被整个世界抛弃,所以只要他们两人互相成为对方的全部世界,就能感受着全部世界的爱意,幸福地活下去。

可是美知留身边还有同样深爱她的瑠可,保护她的小武,关心她的绘理。

这样一群爱护美知留的人被宗佑视为他和美知留二人世界的入侵者,他怕美知留被他们夺走。

临死前,宗佑看着美知留和朋友们在一起笑容灿烂的照片,哭泣不止。

看到美知留在没有他的世界里也可以这么幸福,他的存在似乎没有了意义,因为他一直想要成为美知留唯一的幸福源泉。

宗佑束缚、纠缠美知留,一方面是害怕自己被抛弃而再度陷入孤独,另一方面是固执地认为只有自己才能给予美知留幸福,这种想法成为他脑海里根深蒂固的执念,作为一种潜意识主导着他的行为,演绎着一幕幕悲剧。

宗佑的种种不合理行为是他受家庭原因从小形成的人格缺陷造成的,是一种心理疾病。

宗佑的形象只是我们心理现象的一种极致放大化。深陷孤独之中,不被理解,害怕被抛弃,害怕独自面对世界,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那些失恋之后无法自拔甚至自杀的人的心态,和宗佑是一样的,他们把恋人当做全部的世界,依赖恋人而生活,丧失了独自生活的勇气,也就是对抗孤独的勇气。

这样的依赖对于恋人来说其实是一种束缚,将恋人束缚在二人世界中。根植于如此心态中的爱,往往表现为对恋人绝对的控制和占有。

这是一种病态的爱,最终只能导致悲剧。

宗佑曾经说过,美知留,我绝对不会离开你,我会永远在你身边。陪伴和守护,二人合为一体,是宗佑世界观里扭曲爱情模式。

宗佑无法理解其他形式的爱、更无法以其他形式给予爱,他没有感受过那种无私的爱,自然也不知道爱也能够以瑠可对美知留那样的默默守护来表达。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父母对于我们那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正是我们的榜样,他们教会我们如何无私地爱别人。

被父母抛弃的宗佑无法领悟这种爱,这是他父母的错误,不是他的错误。

可惜最初的美知留也是一个软弱的人,她依赖着宗佑的爱、瑠可、小武的友情而生活。

如果她足够强大而有勇气,或许她能够拯救宗佑,给予他绝对的安全感,将他从病态的情感模式中解放,让他也感受到这世上其他的温暖,来自朋友的温暖。

是瑠可和小武将美知留从病态的情感依赖中解脱出来,让她渐渐独立起来,有了独自生活、承受寂寞的勇气。

宗佑是以死来接受了美知留,并寻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这一点在宗佑的遗书里表现得最为透彻。而这封遗书在我看来,实是宗佑这个悲情人物的性格特征刻画到极致之作。

...

最后的朋友

宗佑的遗书是这样写的:

美知留:

再见,美知留。我给你自由。

只要我活着,我就会束缚你,所以要让你得到自由的话,只有让这颗心脏停止跳动了。

我本想成为你的全部,你所看到的世界的全部,照耀着你的光辉的全部,成为你开心的全部。

无论到哪,无论何时,我都想和你合为一体。但是,你却在没有我的世界里找到了幸福,所以我还是走吧!

趁着手心还残留着你的余温的时候,趁着我的身体还残留着和你合为一体的记忆的时候。

对不起,明明那么喜欢你的笑容,却没办法让你开心;

对不起,我不懂怎么去爱你;

对不起,我不能让你幸福。

再见,美知留!你要幸福啊! 

吉川宗佑

...

泷川绘里

泷川绘里:我的柔情你永远不懂。

绘里是一个貌美如花的空姐,性格开朗热情,表面上是一个什么都不在乎的乐天派。

风光的外表下面,她同样有着刻骨的孤独和隐痛。就像她自己说的,每飞一次航班,就像在地狱一样。

淡薄的人际关系让她倍感孤独,因此她跟一个窝窝囊囊正跟妻子闹离婚的地勤男同事纠缠不清。

对方长的难看,性格懦弱,还对自己妻子割舍不下,可怜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竟然找了这样一个感情寄托。

只有在没有人看到的背地里,绘里才会显露出自己别人不懂的柔情。好在,窝窝囊囊的男同事最后总算良心发现,给了她了一个圆满的归宿,至于好不好,大约只有她自己知道。

或许爱情太让人绝望,因此这部戏最后给出了一个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的结尾。

家人、朋友、夫妻、恋人,都是却又都不是。大家互相取暖,互相慰藉,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脆弱的幸福。

...

最后的朋友

或许,我们可以看开一些。

原来,没有谁会成为最后一个。

终于,我这么想。

当我在遇见之后,沉静之后,开始渐渐淡忘之后,想曾经说过的一席话。

那些曾经看似真挚的语句,如今看来是如此的幼稚,不留余地。

曾经我说,有些人的遇见是疼痛而深刻的,他们或许终有一天会离我们很远,但那曾经与此生活的日夜,那一起一伏强烈的呼吸,永远像一种伤痛,一只蹩脚的尖头的钢笔,写在我们的日记本上,划下摸不去的字迹。

犹如剧中的瑠可,悄然的在美知留曾经的青春岁月里划下深深的印记。

那一天,当美知留望着窗外,默默的想:

“天好蓝啊,瑠可。你那边的天空是怎么样的呢。”那别样的复杂的眼神,仿佛盈满了曾经生命中所有与瑠可一同心情的律动与波澜。

我记得,我还有另一席话,如今想来,那全是不负责任与偏执的措辞,我说:

“我们的生命里还有另外的一些人,快乐而肤浅的,共同的时光能让人感到温暖,而一旦分离,就犹如从未相识”。

唯有两三个让人疼痛而深刻的记忆,其余的,或许便都是疏离。这样的以为,会不会就是曾经美知留的以为,以为那个突然从生活中再次出现的瑠可,仿佛只是日子里略微新奇的音符,唱着唱着就渐渐的消失了。

也正是如此,美知留在看着她们曾经的相片时才会说:那时,我对你的感受一无所知,你的梦想,你的烦恼,还有潜藏在你心里的心声。

或许,这是一个教我们不要后悔的故事。

你爱我,我爱她,她爱他,这样的故事其实随时随地都在上演。

PS:这是我看的第一部日剧…

...

...

...

...

写在最后:

《最后的朋友》初看是纠结,是一种对美知留的同情和不甘,对宗佑的憎恨和不解。

再看是爱情,能看到每个人都是深爱彼此,却不得不用或伤害或隐忍的姿态。

最后其实是尊重,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感情方式,你所看到的这个人都是成长环境和自身性格的综合体。

在爱与伤害中学会学会尊重。

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