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太多的理由,让我坚信《生活万岁》将有着超凡脱俗的成色,坚信它将为国内纪录片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因为,任长箴和程工这两位名头很响的纪录片老炮;因为,他们创作过被誉为国产纪录片天花板的《极地》,以及被奉为经典的《舌尖上的中国》;因为,这是一部难得挤进国内院线的真实题材国产纪录片;因为,生来本不易,活着更艰辛。

...

按理说,强强联合的老炮出马,聚焦底层的真实生活,占尽了优势的《生活万岁》,有望成为院线纪录片的“先河”。要知道,带有强烈人文性质和艺术性的纪录片,能够登陆院线就很不易了,讲述普通人生活的纪录片,更不易。

全片看完很失望。廉价的苦涩,局促的人生,抵不过虚晃一枪的“真实题材电影”,抵不过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带来的诸多“技术性尝试”产生的质疑。豆瓣7.4的评分看起来不低,但结合仅“好于10%纪录片”的评价,你就懂了。

...

想起2010年,东方卫视同名纪录片《生活万岁》,十五集的篇幅,45个人的生活,任长箴任总导演。知道这套片子的人不多,评论的更少。浓浓的悲悯情怀与幸福的获得感,在片中奇幻的交织于一起,形成世间皆苦且珍惜的感怀,观众因此被平凡感动,被自己感动。

电影《生活万岁》的脉络与思路,不敢说与前者异曲同工——毕竟,一个是聚焦城市与人,一个是展示世间皆苦——只是一路看下来,自我重复的感觉一点点加深了。

...

本片之所以备受质疑,不是题材的锅。世界上总有被大众忽视的角落,每个人都有生活的权利,都有追求幸福的期望,但从满足温饱到自我实现,越过每个层次都是煎熬,难以想象的真实就在你我身边。

俗话说,世间不如意十有八九。生活本就苦涩与幸福的交织,但这才是人们真实的生活状态。而《生活万岁》却反其道而行之,用了一种看起来“更人文”的表现方式——摆拍,说白了,就是试图在原始生活的庞杂“素材”中去粗取精,自作聪明似的加上艺术化、戏剧化的“金边”。

...

这里,被观众、网友强烈质疑过的几组“生活镜头”不想多谈,毕竟,作者没有正面承认,是否存在“摆拍”依然存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非要为了艺术化和人文主义,愣是添加所谓的“光影元素”,干扰甚至扭曲了生活的本来面目,就是对被拍摄者和观众的不尊重。

一个半小时,十五个人,平均出镜6分钟,这就是《生活万岁》超出想象的“视觉效率”。

...

不得不承认,老炮的手法纯属,直击要害,大多数生活断章彰显了人生的美好与辛酸。只是,面对庞大繁杂的人物线索和视频素材,在这种蜻蜓点水的表现方式之下,没头没尾的故事轻易地一带而过,再加上“添倒忙”的高速剪辑手法,让《生活万岁》平添了一种强烈的支离破碎感。目不暇接的观众,除了为几个片段和细节感动之外,几乎是硬撑着不断接受新设定,不断理解新人物和新情节,填鸭式的观影感受,其实一点都不人文,感觉挺难受。

《生活万岁》的本意是好的,但像片中那样简单直接的揭开弱势群体的伤疤,呈现生活中的苦涩,就有些粗暴了。本片揭露痛苦的出发点,或许是为了警醒世人,给观众别样的人生体会,抱有“小确幸”的幸福感,但刻意的艺术化、光影化,甚至故意的弱化和煽情,就是创作者的自以为是在作祟了。

...

不尊重你所见所闻的真实,凭空摆出另一种自认为的“真实”,这样的纪录片,不上院线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