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七月与安生》是在初二。对,2016年我初二,原因是我在共青团路看到了真实的周冬雨,真实的剧组。见到明星真的非常激动,对于13岁的女生而言,就一定要去电影院证明一下。和妈妈约在电影院,算是第一次和母亲一起看青春题材的电影了吧,我清楚地记得快结尾的时候,她哭了。

现在快上大学了,离第一次看已经有五年了,今年我18岁。对这部影片既熟悉又陌生。首先对该电影依旧不变的看法是演员的演技出彩。第53届金马奖双影后实至名归。周冬雨对所饰演的安生把握的很准确,我在想,安生的自在自由、流浪感、没心没肺的痞样,是否也是和真实的周冬雨有所照映。从鬼马顽皮到深谙社会规则,从假装无所谓的嫉妒勾心再到回归安稳后隐藏内心的波澜壮阔,安生这个角色27岁时就经历各种不同的生活,体验着双倍的人生。丰富的人生经历意味着角色的多样性,特别是情感、对生活的态度,是非比寻常的。我觉得周冬雨对复杂的情感叠加和心态上的变化把握的是足够到位的,干净简单的的五官却能表现出埋藏心底已久的委屈嫉妒质疑,她是强大的。马思纯也很不错,在站台送安生的那场哭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看到安生带着家明贴身的项链前后感情是非常不一样的,前者我认为是七月面对从小到大一起生活、自己给予对方的一切的好朋友即将要与自己的轨迹分离的不舍(其实不是真的舍不得,但此时她的泪水都是源于表面的不舍),后者我认为是七月内心已经隐隐约约得明白她对于爬山时的猜疑已经证实,这时是感觉到惊讶、背叛、不安和掩藏。马思纯展现了一样的眼泪但是不一样的情感,当大家已经共情于她与安生分别时单纯的伤感,她用脸部的表情变化牵引着情节的深化,我深感演技的强大。

再说电影情节本身,是两个一起成长的女生的故事,是当男友出轨闺蜜的故事,是两个女孩互换人生的故事,是到27岁就死亡的故事。或者换个视角来看,我觉得这是部关于女性在当代社会人生选择的价值问题。七月基本走的是中国大多传统家庭中女孩走的路,乖乖的,知道怎样讨大人喜欢,踏踏实实得读书,接受父母对她大学专业的选择。心里最清楚面对的爱情已经不再单纯、完整,但是依旧选择隐忍,希望能和家明能像大学时期规划的那样结婚买房,完成一切安排好的人生。而安生不一样,她没有父母,她说25岁之前叫流浪,25岁之后叫浪。她“命不好”,从小到大得到的爱只来自七月,她酷爽率性的生活教人羡慕但是谁也不想真正去生活她的生活。从胡同到雪山再飘到海上,她在七月读书的几年,见过了世界。然而最后对方真的好像成为了对方,27岁就死真的实现了。现在已经2021了,我手边是借来不久的科特柯本传,也许到了27岁人生在某种意义上就真的结束了。

七月妈妈在七月决定离开时对她说的话依旧让我感动:“女孩可以走的路很多,人生折腾点未必不幸福,只是很辛苦,女孩子不论走那条路都很辛苦,但我也希望我的女儿是个例外。”希望不管我们目前选择的路是否坎坷艰辛,都能庆幸是自己选的路,是自己选择的人生。

Zn 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