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下了编导晚课,我问老师说:“你觉得王佳芝怎么就爱上易默成了呢?”他笑了笑对我说:“你一个女性都没看明白,我一个直男就更不懂了。我是认为,女人爱上男人就是一瞬间的事。可能你事先预设了一个理想型,但真正那个人出现的时候,你会推翻所有的预设觉得:就是他了。”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我带着寻找王佳芝的“一瞬间”的目标二刷《色戒》,才懂了旗袍下藏着的是怎样的一颗孤独孤独的心,才懂了易默成压抑冷漠下迸发出的那一点爱恋。
引论完毕,咱们进入正题
整一个开场戏使用的是软光,得以展现女性脸部的柔和,营造的自然光效增添了真实感。悠扬的爵士乐和太太们的旗袍呈现了浓浓的老上海风情。

沈妈端着四碗馄饨走进麻将室,此时运用了一个背跟镜头,镜头的视点慢慢地移动到了牌桌前,一个中景交代了牌桌上的人物,而沈妈出画了。

...

摄影机跟随着那四碗馄饨,镜头经历了一个摇的运动最后落幅在桌上的馄饨时,机位偏低。随后立即切到手部特写。第一颗长镜头,一气呵成,有限的时间和景别营造出了欢快的氛围,又不失神秘感。

...
...
戒指和手镯也表现了四位太太的富有,易先生似乎习惯给他的情妇戒指?有意思

马太太的几句客套话捧着梁先生,八面玲珑的太太们即使是唠家常也不忘相敬如宾。几个近景镜头照出的是她们各怀心事的脸。

我蛮喜欢易太太这个角色设定的,她好像是导演视角知道全局。不一会儿,她就向马太太开炮了。

...
这一个镜头其实违反了“三分法构图”,把易太太放在中间,颇有一种“你们和易先生再熟又算什么,我才是正宫娘娘”的压迫感
...
这一个镜头,居中的马太太心虚得稍稍低着头,画左的易太太反而气场更强大
...
声画分立,镜头给到了默默吃瓜的梁太太
...
cue到麦太太,马太太便立即出画,画右给到一个麦太太背影的虚焦
...
一个中景,易太太和麦太太形成标准的三分法构图,画左的马太太:终于忽略我了,让我抽根烟压压惊

梁太太的一句玩笑话暂停了没有硝烟的战争,一个全景摇摄让我们有时间喘口气儿。好的导演就是能做到精准把控每一颗镜头的节奏从而带动观众的情绪,观众的情感波动和注意力不知不觉就被电影所控制了。

...

中场休息过后,镜头以特写为主,切换的节奏也变快了,话题变得让人难堪起来。可易太太依然作为一个控场的角色,临危不乱的神情倒是把其他三人逼到被动的状态了。

...
一语双关

下面的一次变焦服务于易太太的台词,cue到麦太太就是焦点就给到麦太太,反之就给到马太太,侧面描绘了易太太的主导地位。

...
...

醉翁之意不在酒,几位太太表面上和和气气地搓麻将,实际上各怀心事若即若离

开场戏的两个重要且必须的作用是什么?一是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二是让观众理解第一个事件与故事线之间的关系,这个事件得以让故事运转,又要抛出悬念提起观影的兴趣。李安通过固定空间内精妙绝伦的场面调度,增加了趣味。用台词推动剧情的同时抛出悬念引发观众沉迷于抓取信息和细节(也就是吃瓜),实现了情绪的延宕

...
last but not least,我女神也太美了叭!!!(掐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