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能够理解片中父亲的选择。先来说说《冻结的希望》到底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一位泰国科学家萨哈.托恩和他的家人决定冷冻性命垂危的年幼爱女爱因兹,她的遗体被保存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实验室中,他们希望未来的科技可将她复活。但就目前科技而言,没有实验能证明,人体在冷冻一段长时间后,细胞仍可以保存完好并复活。

看的时候像个平淡的旁观者,回味时却觉得震撼,甚至是沉重。

影片中所展现的视野十分宏大。有人说只有片中的高知精英男才能自恋地想到,以及有机会进行这项尝试,但这部片子绝不是给小部分人拍的,每个人都是它的受众。亲人的离世,不论是意外还是早有准备,都可能会产生遗憾,懊悔甚至绝望。是接受现实,还是让生命重生,擅长接受“尘归尘,土归土”的中国人同样会思考这个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现在已经有了唯一一所冷冻研究机构——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据了解已完成十例人体低温保存,展文莲和刘爱慧就是其中公开的两例,知乎里人体冷冻话题中有答主介绍过,这里就不展开了。

说回影片,故事发生在离我们不远的泰国,这位父亲既是崇尚理性的科学家,又是忠实虔诚的佛教徒。他一边在佛堂诵经拜佛,一边在实验室做医疗研究。佛教讲轮回,讲灵肉分离的生命哲学,因此教徒更容易在此信仰体系内接受世俗的无常,另一方面,科学家,尤其是每天和肉身打交道的医学博士,更擅长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宗教和科技有矛盾,但我认为在这部片子里,他们不是完全的对抗关系,这两者都是家里人表达爱的方式。

...

父亲做出冷冻女儿这个决策,表面原因是他通过自己对科技的了解,设想出女儿在未来科技下死而复生的可能性。

但归根结底,是出自爱。

我们为什么不能理解爱呢?

美国科学家Robert说,要将他女儿的大脑神经元重新连接,解毒,注水(冷冻后是脱水状态),并且恢复生前的记忆,可以说是不可能。

希望渺茫,但爱是关键。这部纪录片的标题是hope frozen,一语双关,冷冻的既是身体,又是希望,面对社会中巨大的质疑,爱在希望就在。

片中的哥哥一直是家中独子,他一直想要个妹妹,和父母一样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似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为复活妹妹奔走着。

片中有特别让我感动的一段对话。

哥哥在和Robert聊过后,告诉父亲:“就像一所建筑被拆除一样,想要保存记忆会极为困难。获得重生并恢复记忆的几率只有0.1%,我感到有些失落。”

父亲说:“一定会有一种重新连接的方法,我们要耐心等待更好的技术出现。不仅是冷冻的技术,还会有更大的进步。”

哥哥略有迟疑:“在我们有生之年,可能是实现不了……”

父亲毫不犹豫地回答:“别太执着于这些了。”

“如果你相信,人类未来有一天能到宇宙旅行,这还是个问题吗?没关系,我们可以再等一千年,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呢?”

...

在这段对话里,父亲的回答实质已经抛开了今生和来生。有人评价父亲偏执自私,我非常不认同。这不是狭隘的爱,这不是父亲想见到女儿的私心作祟,而是他希望女儿能有机会身体力行,好好感受这世界。如果可以实现,就是要等一千年又怎样呢?

这世界太美了,历史人文风俗文化,自然山川丘陵微风,我逢人都说我希望活到100岁,希望有足够的时间体验世界。爱因兹非常可爱,她总是睁大双眼好奇地看着这世界,像是上天开了一个玩笑,她罹患的是最致命的脑癌,还没来得及体验人生就离开了。普通观者都觉得惋惜,更别说向她倾注全部爱的家人。

哥哥说,父亲确实有点像一个科学狂人,但是世界上的很多新事物,恰恰是由这些狂人发明的,因为他们足够“疯狂”,从而产出新东西。家人对爱因兹的爱穿越了时空,我在这位父亲身上看到拓荒者的勇气与信念。

我特别喜欢这一片段。

...

父亲和哥哥坐在家中阳台,外面是现代和古朴完美融合的曼谷城,伴随着微风,父亲温柔地给儿子理发,微风清佛,爱因兹在他们的话语里,也在他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