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球升空,是一条赌命的路。而飞行员和科学家是天上的雄鹰,他们走进了彼此的修罗场。

影片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讲述在1862年,热气球驾驶员Amelia Wren和科学家James Glaisher踏上了一段非凡的旅程,去寻找天堂的奥秘。在飞行过程中,他们的飞行高度突破了世界纪录,也有了令人惊叹的发现。然而当他们即将达到大气层时,被迫为了生存而展开了史诗般的斗争。
那便首先说说两个主角。
小雀斑扮演的詹姆斯James Glaisher生于1809年,电影里的事件发生在1862年。

也就是说在电影中詹姆斯开始飞行的时候,已经53岁,显然早已没有小雀斑所扮演的那般朝气蓬勃与意气风发。但开场的几分钟里,起飞前那一系列细致的飞行准备工作,仍旧展现了詹姆斯作为科学家的那份严谨、矜持与优雅。
五十三岁的中年气象学家,忍受了半辈子的科学界对当时前途尚未明朗的气象学的嘲弄,以及人们对他所追求的一切的讽刺与讥笑,决定孤注一掷,赌上性命与名誉,搭上了飞往天空之境的热气球。
正如人类最高级的浪漫有两种,其中一种莫过于面对未知而一往无前的勇气,另一种是面对已知的悲剧也仍旧勇往直前。
詹姆斯在如此“高龄”依旧对未知充满勇气并一往无前,忍受这世人的嘲弄与讥讽,这份勇气和追求真理的决心无疑值得我们钦佩。

而本片的女主角阿米莉娅Amelia Wren,是个虚构人物,历史上不存在,但她架着马车、挥舞着彩带的出场,吸引了所有目光。
穿着夸张的裙子,把带着降落伞的小狗从高空扔下。这溢出荧幕的自信、豪放与疯狂,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却让人觉得,应该是该是这样的两个人一起飞向天空。
他们,是一样的人。

果然,当热气球飞离人群后,阿米莉娅迅速脱下夸张的大裙子,换上方便的飞行服。着一刻,我们便已经开始感受到阿米莉亚深邃的内心世界。她虽然外表看起来活泼可爱,实则内心深沉丰富。
花枝招展的表现背后,是极致纯粹的精神追求。
当然这个角色也并非编剧凭空捏造,而是受到世界上第一位女性气球飞行家Sophie Blanchard的启发。

而真正和James Glaisher一起上天的是气球飞行家Henry Coxwell,上天时已80岁高龄。
他和James自1860年开始合作,于1862年9月5日一同乘坐气球,升到了当时的最高处海拔10970米,即本片改编的故事。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当时的人们还不是非常了解在高空时会出现的低温和缺氧现象。气球升到高空时,两人都出现了严重呼吸不畅的症状,差点无法割断放气的绳子。最终Henry Coxwell用牙齿咬断了绳子,从而打开了阀门,使气球顺利降落。
不过在电影中这个片段改为了女主阿米莉娅冒死爬上气球的顶端完成了这一壮举,从而凸显出阿米莉娅的理性与坚定。

她的勇敢与果断,终于使她站在了热气球之上,就像站在了天空之巅。

而对于天空这一未知领域的探索中,飞行员的冒险精神决定两件事。
第一是热气球飞行高度的上限。在热气球制造工艺没有显著差别的情况下,热气球本身所能达到的高度上限取决于其所承载的重量。
飞行员要考虑是否要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比如放弃携带降落伞等求生设施),来换取更高的飞行上限。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中小狗有降落伞,而詹姆斯和阿米莉娅却没有。

第二是在热气球实际能飞行的高度。想要达到热气球本身的飞行上限是极为困难的,因为天气状况等外部影响因素复杂多变,飞行员要有丰富的经验,以敏锐的判断力做出上升或下降的决策。
但是在向人类未至之境挑战的过程中,面对未曾见过或无法预见的环境,经验本身可能变得作用甚微,这时飞行员的冒险精神便对他能到达各种高度至关重要。飞行员过早的放弃会让他品尝失败的苦果,但是同时相较激进者,他也会更加安全。
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安全与冒险的纠葛是永恒的矛盾,人类群星的闪耀时刻往往是有人抛却个人的安危选择去追求某些东西,他们所选择的生存方式让他们改变了世界。

《热气球飞行家》确实显得不是那么“传记”,但它给人传递的东西是可贵的。
通过这样的艺术呈现,让人们回忆起过去那些伟大的人们,了解他们做过的伟大尝试。
更通过电影中的人物,照见自己的内心。

当热气球到了10970米,詹姆斯和阿米莉亚都异常激动,对于他们来说,那是一生都在等待的时刻。
詹姆斯不想下降,就是为了离天上的星星近一点,再近一点。

这让我想起《星际探索》中的父亲,选择不回地球,只想在太空中继续探索。
无论是热气球,还是宇宙飞船,都是一些人,想要去探索一些东西。

在高高的天空上,一点声音都没有,更能清楚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詹姆斯和阿米莉亚,科学家与飞行家,他们想要探索的是知识,更是自己的内心。
而这种探索,正如詹姆斯所说,需要非凡的勇气。

天空如此广阔,
向它进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