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看到一则《优雅的刺猬》的影片推荐,就想着不如看一看。谁知这部电影已经在我的影片集里封存了两三年了,看过一次但中途觉得看不懂就放弃了,但这次再看,才发现这真是一部宝藏电影。
影片以小女孩的奇怪的想法——计划死亡开始,在她生活得周围有各种各样的人,在她眼里大多都像是在鱼缸里的金鱼,在生活这个玻璃缸里碰撞,她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所以决定在生日的时候服用安眠药自杀。其实这个想法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也有过一段时间想自杀,不过是长大后发现活着才有那么多美好。
其次,电影叙事的主要人物是一位寡妇门房和一位日本绅士的故事。两者处在不同的阶层,但因为都爱书爱思考成为朋友,还有小女孩也是他们共同的朋友。这也总让我想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果然同类人的相互吸引是自然而然的。
小女孩不爱与父母交流,但却与温柔的陌生日本绅士交流甚欢,两人还一起下围棋。而门房则是满腹诗书却要装出一副所谓常见门房无知粗鲁的样子,但日本绅士在第一次见面时就看到了她的修养,一句《安娜卡列尼娜》“幸福的人都千篇一律,而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成为两人心灵相通的桥梁;小女孩也看出来门房喜欢书籍,看到了她不一样的一面,也开始发现不必死亡也可以有与世无关的安静之处躲藏,甚至扬言长大要当门房。
三人生活在同一处,经常相互串门,她们的命运也纠缠在了一起。小女孩鼓励门房一步步跨出阶级的障碍勇敢与日本绅士交朋友;门房给了小女孩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而日本绅士尊重他人善于观察,给小女孩以理解包容,给门房以欣赏尊重。
正是当一切都在慢慢变得更美好,我也在畅享美好结局的时候,忽然意外发生了,门房意外出车祸离世。因为前期毫无铺垫,但意外就像生活,无法预料,整个电影叙事清淡没有太多的悲伤,只是在细细刻画每个人的心里变化,让人久久无法释怀。
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话有两句。第一句是“我们可以成为朋友,也可以成为我们想成为的。”这是日本绅士在生日时对门房说的话,重复了两遍。这句话体现的是对阶层的不在乎,对人人生而平等的强调。另外一句是小女孩看着门房车祸死的场景,她忽然明白了:死亡并不可悲,关键是死的时候的姿态,自己在做什么,门房在勇敢追求爱。能把死亡描绘得如此清新美好,令人佩服,也发人深省。
这不电影给我震撼的不是关于阶级,这个我长大后才思考的问题,而是关于死亡,这个我小时候就在思索的问题。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活着,只是觉得死了可惜,就算为父母也要多活几天,而渐渐地发现享受生的过程时会忘记结果,这也就是我们不计后果的做事的本源吧。这部电影给了我死亡的新视角的解读,我们在奔赴生命终点的过程中,偶然必然交织,如何让终点在必然的偶然中变得壮丽而非悲哀,关键在于那一刻我们做什么,是积极追逐梦,还是消极应对现状,也就是保持绚烂,不必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