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后我一直纠结要不要回家,再看一部能省钱但囿于我当下初中女生的身份不能太晚回家哈哈哈
说回电影,衷心地希望近来有时间的朋友们都去支持一下。虽然《棒!少年》是部平实的纪录片,但难得地让我找到了日漫的感觉,一群贫困儿童被公益棒球队发掘,一起生活,边读书边打棒球……具体内容就不剧透了。但说实话,比起群像出镜,导演选取马虎和小双,两个反差很大的孩子,一个不服管教一个温顺听话,这种一个火焰一个海洋的类型片主角式性格,用他们两个人的成长轨迹来表述真的极大地增加了影片的可看度。
以至于最后落幕,我今年头一回在影院产生了“意犹未尽”的感觉。
而且直到现在在地铁上,我也难以平复心情,按理说,少年人与竞技,只要多看几分钟,没有人不会被集体奋战的氛围所感染。所以即使是棒球这个在我国普及度并不高,甚至大部分都搞不清规则的运动,大家看起来也是兴致勃勃。
那份热血不假,可想到他们选择棒球背后的处境也真的很揪心。家庭的破碎、贫困,让他们的棒球笼上了无法消除的微妙感觉,这不是漫画里“这次比赛输了没关系我们下次打进全国大赛”而是想要通过棒球改变命运能够借此获得更好的生活。
家庭、生活、肉体之苦,那一小队孩子面对的迷茫,在流离失所中磕碰成长的残酷,毫不吝啬地交给了观众。
有网友和我交流说导演把两个孩子的故事袒露在世人面前缺乏人文关怀,我当时不作声,其实我也没有立场去评价。今天散场点映团还在呼吁大家有力的可以给孩子们捐些棉服羽绒服。
所以真心觉得,有时候讲述的姿态真的无法选择。
可去看了的朋友应该都能感知到,只要他们站到场上,每一次呼喊奔跑传递击打,那种纯真纯粹,真的无可替代。
人生真的很苦,家徒四壁的贫穷很苦,马虎、小双那两个素未谋面的妈妈生下他们就跑了大约也很苦,跟随球队住在北京市郊又遭遇17年大兴火灾后清理“低端人口”流离失所也苦,没有合适的场地打七天冬训临别要向球场鞠躬也很苦,输了比赛也苦,受伤不能上场也苦,敏感脆弱小小年纪就抑郁也苦,甚至我在楼下听到摄影的大哥问大宝想不想去日本打甲子园、看到坐在后排同样穿着棒球服等着签名的小妹妹都觉得苦。
可我想说的是,一切,都刚刚开始吧。
被命运揉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时间留给他们跌倒流血,最大的孩子也只有十五岁。
纵使体育竞技给他们的时间不多,可被球打开的新生活,真的才刚刚开始。
祝弟弟妹妹们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