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淞沪会战的认知最初来源于历史课本,当时的认知只停留在文字层面——淞沪会战是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通过观影《八佰》,我对淞沪会战和抗日战争有了新的认识,当眼睛看到耳朵听到,一幕幕都刻骨铭心。一群人身绑炸药包排队报名字籍贯跳楼的场面、鸣枪告慰战死亡灵升旗的场面、人肉护旗的场面和何香凝的那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这些都戳中了我的泪点,我的心情沉重又热血沸腾!

天堂与地狱的距离,只有一河之隔,一面是战火纷飞,残垣断壁,一面是租界的灯红酒绿,戏子名流和洋人散客,两岸形成强烈的对比。苏州河这边是浴血奋战的英雄,那边却是无情的戏子在唱关羽的故事《走麦城》。我看到对岸同胞依旧歌舞升平,只当自己是一个看客的场面,十分痛心,如鲠在喉。可能当时的历史背景的原因,对岸国人处于沉睡的状态。经过八百壮士的鏖战,军人的铮铮铁骨打动了对岸的同胞,他们开始为奋战的革命军欢呼,称对面楼里的战士是守护他们的英雄。于是有了戏子改唱赵子龙的故事《长坂坡》、黑帮小弟誓死冲桥送电话线、无知学生英勇参军和教授停止观望端起枪来,他们不是军人,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看到这些,我很庆幸对岸的同胞觉醒了,真的非常庆幸!这是八百人坚守的意义!这里还引发了我的思考,抗战不是只靠军人的,是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齐心协力的,只有军民同心才能共筑祖国未来。古人云“国无大小,忘战必危”,我们不能忘记战争,要把家国情怀刻在骨子里,切莫让看客的历史重演。

在影片中,我还感受到了后代的力量,对岸敬礼的小女孩、勇敢的小武汉、完成蜕变的端午、英勇参军的无知学生、冲桥送电话线的刀子和率先绑炸药包跳楼的陈树生,他们都是年轻人,是中国未来的希望。端午在四行仓库战士们的感染下,从不敢端枪、怕死的懦弱到端起枪来扫射敌军飞机,中弹后面对死亡的无畏无惧,至死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战士。陈树生身绑炸药包率先跳楼并留下一个布条,几个大字“舍生取义,儿所愿也”留给他的母亲。他们都跳脱出了人人置身事外观战的大环境,选择了舍生取义!他们都是最棒的,是一个国家最美的风景线!

八百人誓死守卫四行仓库,粉碎了日军的“三月亡华计划”,鼓舞了军队的士气,给了国人抗击日寇的信心,唤醒了对面的看客同胞,使他们不再置身事外,这就是八百人坚守的意义!

八百人坚守的意义又不只是唤醒了1937年对岸的同胞,于今天而言,他们的精神将流传千古,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样。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新时代后备军,有责任有义务肩负起祖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