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与观影时间几乎等长的讨论,我和朋友基本上把剧情梳理了一遍。这个电影应该说彻底更新了我对韩国电影的认知。整个片子逻辑缜密,每个镜头和所有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推敲,几乎没有找到逻辑破绽。如果按照这个故事线,几乎也是不可挑剔的。就不再赘述了。
但是有三点似乎没有办法解释,也是本片令人不解的地方:①为什么偏偏在书妍回家的时候,会接到来自过去英淑打来的电话?(原理不说,但是时间点为何那么巧合?)②英淑妈妈可以预见到未来,她是真的巫女吗?难道这里面真的有玄幻的因素存在?③所有人里面,为什么只有书妍每次经历时间变幻记忆没有被覆盖,而且会在原地醒来?
其实不应该问那么细,毕竟整个故事情节需要些基本设定才能开展。但是如果是这样,那么这部片子可能就是一个奇幻片,而非完全意义上的悬疑片,因为背景设定并不科学。因此我产生了一种更大胆的猜测,也就是可能隐藏的另一种完全不一样的解释——英淑这个人,或许只是书妍人格分裂之后的一个反社会人格。
有一个细节,英淑在接到书妍电话后去救书妍爸爸的时候,在窗外看到幼年书妍自己打开了煤气炉,后来烧死了父亲。英淑在电话里就骂她有幻谎症。也许这是真的!为了逃避内心的折磨,书妍想象是自己的母亲没关煤气炉,而母亲也可能因为这次火灾发现其实书妍是在撒谎,因此母亲可能知道书妍有心理问题,让她去治疗或者存在虐待书妍的行为。这就解释了,书妍潜意识中把母亲映射为英淑的巫女母亲,而英淑也惨遭巫女的虐待。书妍就把悔恨和伤痛转化为对母亲的极度怨恨。而当她得知母亲也即将去世,过去的事又浮现眼前,导致她病情发作,回到自己的老宅,开始在脑海中借助英淑这个人自导自演,任由扭曲的内心摆布,接连杀害前来的草莓大叔、警察和回家的妈妈。其中杀害母亲的情节无疑是影片的高潮。
影片中的多次反转和过去-未来的频繁转换,其实是书妍脑中不断更新剧本的过程。简单来说,书妍是在虚实结合中通过人格不断转换,演出了这一场戏。其中发生杀人的部分都是“英淑”完成的,书妍自己被塑造成受害者。
下面就着重解读一下高潮部分。可以说英淑的经历,就是书妍实际行动的预演。因此,英淑杀母应该是书妍杀母在脑海中的预演。英淑与妈妈搏斗的场面,其实与英淑杀母的情节极为雷同,在同一个屋子里,都是一把尖刀。书妍在下手那一刻,可能是又恨又怕,所以会有“过去”和“未来”的电话联通——她一边想救母亲,可是另一个人格“英淑”却要致母亲于死地。在书妍被英淑杀害的那一刻,过去的英淑利用幼年的书妍拖住了母亲。
这一幕在现实中,其实是两个人和三个人格的搏斗,母亲与书妍搏斗,而书妍与大脑里的英淑搏斗。一开始母亲挽回了一点劣势,两个人一起从楼上摔下来。英淑和母亲都没有死。如果你回顾一下影片就会发现,她们摔下去后,就再也没有幼年书妍的镜头,因为书妍已经摔晕过去了。而这时英淑醒了,占据了上风,杀害了母亲。
而结局中书妍被英淑关在地牢里,是在影射她无力逃脱心魔的深渊,被想象中的自己逼上绝境,所有人关心她的人都死了后,孤零零的她再也无法逃避那个邪恶的自己,书妍这个善良的人格,也被英淑永远地封存。书妍被英淑这个人格彻底代替。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书妍刚回老家躺在沙发上睡觉的时候,左边腿上有烧伤的痕迹。而英淑在得知书妍想害死自己的时候,用滚油浇到幼年书妍身上,也是左腿。这应该不是巧合,而是说明书妍内心其实极度想抹去那一段记忆,但回过头来终究还是在身上隐隐作痛,挥之不去,英淑无疑是在她伤口上撒盐,这也许就是两个人格决裂、展开撕逼大战的开始。
以上内容纯属脑补,不喜勿喷。但是一个片子能精细到这个份上,给人这么多思考的空间,我给个5分也不为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