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始之后,再也没有有关于抗美援朝的元素的体现,看起来就是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而打的战。

故事开始在第一个视角的时候,其实看得还可以,非常的期待后续故事的发展,没想到就这么短。特别想问导演有想过为什么电影是一两小时的时长而不是20分钟的吗?这么短的片段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人物的关系、性格、精神。我很期待后续通过一系列事情的发展,让人物的性格和要体现的精神表达完整。没想到就这样结束了……以主要描述的人都死了为结束。虽然很多战争片的结尾都是主角死光,但他们起码通过一个电影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第二视角的时候起码有一些之前没有的镜头,到第三视角的时候很多很多都是重复前面的镜头,我对这次飞机来了他到底是打下来没有打中了哪都已经很清楚了,实在是没有一直盯着屏幕看的欲望。

我这样评价它主要是基于没看出来导演想表达些什么。不知道他干嘛要把这一段重复三遍,所以看的时候很烦,只知道他一直给特写,也不知道这些特写要用来表达什么。或者说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没有传递到我这里,我看着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简单的人物硬要以三个视角来拍。

跑去看了影评才知道,那个张飞、关羽包括唱词都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英雄气概。说实话我看电影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这些,他特意设计的名字、唱词没有给我任何印象。

张译的表演当然可圈可点,但是他和老关两个人,能体现出一种团队协作、勇往无前的精神吗?在我看来,不行,这不仅没有体现出抗美援朝这个特定的战争,甚至都没有体现出中国军队具有的气质。

看完之后很平淡,近乎于没有任何心理波动。原本这样的主题,应该带给我很多的体会和感受才对,但是这个片子看完,没有任何感觉。最让我感动的是片尾抗美援朝的老军人说 他们本应和我们一起活着回来的时候。看完我在想,这怎么就不能感动我呢?其实看第一遍的时候,我是有点感动的,但是后面重复的视角描述,仿佛是在说:你感动吗?你体会到了吗?没有?!没有我就再给你说一遍 再给你看大特写。这种强硬的感觉让人再难以代入。

第二视角美国人的时候,我是不了解当时美军的纪律情况,不过出去敌军侦查不把飞机盖好,喝酒、聊天;随意违抗上级命令,这样的军队还是军队吗?我们和这样的人对抗那么艰难,值得歌颂吗?把美国人塑造成这样 感觉好像反而是在贬低我们自己。

第三视角高炮连的时候,吴京出场我盯着他的红背心,张译出场我想着 哦 这一次没打中,得等到下一次那飞机再来才能打中。

整这么个电影,不说展现战争的艰苦、志愿军的顽强、战友的互助,就这个战争的意义——算了这个也太大了,就这个战斗的意义 、这个修桥的意义都没有整明白。

期待以后有好的展现这段历史的影片出现,让人能正确的认识历史,早日告别只能去看上甘岭、英雄儿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