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指兵兵點指兵兵(1979)的劇情介紹
一個醉心槍械的年輕人欲投考警察,因有眼疾未被錄取,造成心理不平衡而四處殺人。警方成立特别組緝捕他,一個初出茅廬的警察與兇手狹路相逢......
點指兵兵點指兵兵(1979)的影評
評《點指兵兵》
#香港新浪潮# 與《蝶變》、《瘋劫》同于79年上映,構成第一波聲勢浩大的“香港新浪潮”,并開啟了80年代流行至今的“寫實警匪片”風潮。同輩作品的弊病在《點》中同樣顯而易見:電視編導出身的新生代導演知悉觀衆對視覺快感的需求,作為新興 ...
#香港新浪潮# 與《蝶變》、《瘋劫》同于79年上映,構成第一波聲勢浩大的“香港新浪潮”,并開啟了80年代流行至今的“寫實警匪片”風潮。同輩作品的弊病在《點》中同樣顯而易見:電視編導出身的新生代導演知悉觀衆對視覺快感的需求,作為新興 ...
章國明電視轉電影後首作,以懸念推理創造新視聽風格,功夫片衰落後推動港影多元化時期到來。墨鏡白眼、警察落選者形象的匪徒,被逼至絕境的球棒對子彈。“斷一隻手指,練九陰白骨爪;斷四隻,學六指琴魔。斷正隻手,就是獨臂刀了”“-打劫銀行啦!--哦,我以為撞鬼”
勉強及格。無論梁普智的《跳灰》還是本片,都由退役的陳欣健提供内容,此人對香港新警匪片的貢獻可見一斑,本片主演王鐘後來也搗鼓上了寫實主義警匪片,陳欣健是這一切的源頭。開場就扔出孩子們的點指兵兵遊戲(香港電影常用孩子來寄托人非理性的邪惡成分),但此後的部分隻是一出庸常的警察捉劫匪戲份,直到鬥雞眼的逃逸匪徒展開報複,之前泰迪羅賓的勵志搖滾不再出現,角色狀态似乎也完成了轉換,匪徒變為獵人,而懦弱的新警察張國強則步入癫狂,響應了全片對城市這座鋼鐵森林的躁動無序的定調。警員們鮮明但又不太戲劇化的狀态應該也是陳欣健的貢獻,全片風格粗粝以緻于有些令人生厭(蒼白的色調略顯随意的攝影剪輯,演員油膩的頭發),但這些又能被包裹在全片風格裡,這也是經濟基礎決定視覺風格的一個例子。
從初中就開始關注,但由于影片畫質問題,就一直放着沒看,相信總有一天能相遇,直至去年年末看到Spectrum Films在Facebook上發布《點指兵兵》的發售消息,就一直期待着,終于在昨天看到了期待已久的這部電影,本來帶着很高期望,但看了之後覺得豆瓣的評分還是蠻中肯的。作為章國明導演的處女長片之作,也局限于各方面條件有限,确實非常粗糙,就算經過藍光逐幀修複,畫面整體質量依舊不太理想,故事前面鋪墊過于拖沓,到後面才慢慢漸入佳境,那時候才感覺到導演開始進入狀态了,如果情節能夠再緊湊一些,氣氛渲染會更好。泰迪羅賓的歌曲深度其實比電影表達得要更好,電影中對于這種“誰是賊誰是兵”的命運沒有花太多筆墨去刻畫,隻是剖出了這個命題而已。
2020-10-04,當陳國新和陳欣健同時出現在一部片子裡,我就會有點懵
趕在去看望重病親人前, 去電影資料館看這部名片, 我應買碟多時, 才等來大銀幕機會, 章導演還會出席映後談, 是十分難得, 但沒辦法, 我親人在廣州, 回去須時.....我在字幕快完時趁沒亮燈沖出影廳, 漂亮幹練一頭清爽的策展小姐問我, 上洗手間? 尷尬的我隻好說, 不好意思, 趕時間, 不想影迷走人的策展小姐無奈為我拉開那外門, 我狗沖下樓梯, 不敢望門外其他工作人員.....我一向是這類七八十年代港片的鐵粉, 這些導演肯來的座談會絕不落下的.....我的輝煌記錄(自命的), 七小福映後談, 講到師父時, 羅卡先生說叫師傅似和叫的士師傅差不多, 我發言反駁, 師父是父親的父, 傳統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才叫師父! 說回點指這部, 外景特多, 鏡頭淩厲, 劫銀行和大
三星半,算是新浪潮~王鐘作為一個常年反派配角,這部電影倒是不錯,張國強的表演沒有層次變化,不知道是不是剪輯的原因~
非常驚豔,警匪形象、劇情走向都極具張力,對隐藏于城市中的暴力和瘋狂表現得異常嚴肅、驚恐。作為新浪潮的一隅,挖掘出城市與人性中的陰暗面,完全可以接軌七十年代的世界電影潮流(新好萊塢類型革新、現實主義潮流、對都市文化的反思),城市俨然已經變成暴力和欲望的主宰,社會在運動中變革,電影也在新浪潮中革新。香港新浪潮對電影内容和形式的反思和革新,尤其是那股銳意創新、大膽激進的創作力,對後來的香港電影影響深遠。
金興賢張國強王鐘少年廿五廿六時。型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