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刺客:薩達爾·辛格SardarUdham(2021)的劇情介紹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1940年3月,烏達姆·辛格在倫敦槍殺邁克爾·奧德懷爾爵士事件始末。年輕的烏達姆·辛格立志投身革命,争取自由平等。1919年,烏達姆·辛格親眼見證了阿姆利則慘案,于是參與革命奮起反抗殖民統治者,後被捕入獄。獲釋後,烏達姆·辛格輾轉逃到倫敦,潛伏于當地革命組織,等待報仇。六年後,他在卡克斯頓音樂廳槍殺了參會的奧德懷爾爵士,并打傷多名前英印政府高官。他帶着21年未愈合的傷口,不屈不撓地走完了艱難的複仇之路,最後英勇就義。
印度刺客:薩達爾·辛格SardarUdham(2021)的影評
革命,而非複仇
一部史詩一般的電影。沒有印度電影通常的歌舞,是一部非常嚴肅的政治電影。雖然長達将近三個小時,但是喜歡看政治電影的觀衆絕對不會覺得電影冗長。而且,雖然電影的描述方式是不停地穿插回憶和不同的故事線,但觀衆不會迷失在這樣的叙述方式裡。故事 ...
印度人的複仇,10年不夠,20年都不晚。R君說“告訴你,我的孩子,在你的一生中,有許多事值得争取。但,自由無疑是最重要的。永遠不要帶着腳鐐,過奴隸的生活。”(梅爾.吉布森電影《勇敢的心》)10月24日,英國執政黨黨首競選結果揭曉,1 ...
4.5 1919年紮連瓦拉園的阿姆利則慘案,約1000人的生命,20年後,時任旁遮普總督Dwyer被Udham Singh刺殺于倫敦,如今在紮連瓦拉園兩邊不遠處分别是金廟和印巴分治博物館,阿姆利則見證了太多的慘劇,電影将劇情拆碎,用大量的篇幅叙述辛格在倫敦度過的那漫長的潛伏歲月,潮濕、陰沉的倫敦支撐他活下去的是自由的渴望,另外被重點描述的就是電影後段大屠殺後的那個4月的晚上,這兩段幾乎都消解掉了戲劇化的叙事,需要觀衆擁有極大的耐心關注這個在風起雲湧的大時代(殖民地獨立運動、二戰爆發、共産主義運動、北愛爾蘭、西班牙内戰)下面的一個孤獨的刺客的故事,那些沉默的、焦躁的的氣氛壓抑下的情緒,以及蘇格蘭場監獄中漫長的拷問,孤獨的意志力,維傑·卡沙爾完成了艱巨的任務,他完美地刻畫了這個隐藏熱血,堅持戰鬥的人,他簡單直接又複雜立體
單純的劇情片 沒看進去
想要的太多反而失去了重心
三星全給真實事件,這個片子的全部力量都來自于事件本身,導演是真的太自戀,前面玩叙事玩的毫無意義,後面救人那裡又過于放任情緒,大投資和真實事件不是用來炫技的。
前半小時就已經說完了整個故事
先驅。
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白人至上主義的終結。
觀于北京電影節。近幾年居然有如此優秀的電影!前邊的插叙開始時比較無聊,但越往後越精彩,特别是開頭就把暗殺的結果抛出來,後面就開始回憶,真是大膽的手法。前半段和英共Eileen Palmer的相逢以及和共和軍的對話,真是達到了很少見的理論高度,雞同鴨講的套辭與庭審,幾處抒情的段落也很好,最後Bhagat和Udham兩兄弟在田野裡奔跑的鏡頭也很難忘,如果能更突出一下就好了。美中不足的是,後半部分講阿姆利則慘案的鏡頭太多太直接了,反而沖淡了前半部分所達到的理論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