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夫人Mrs.America(2020)
導演:安娜·波頓
編劇:達維·沃勒/約書亞·艾倫·格裡菲斯/米迦·施拉夫/塔尼娅·巴菲爾德/莎倫·霍夫曼/布·基勒布魯/艾普·謝
主演:主演:凱特·布蘭切特/羅絲·伯恩/莎拉·保羅森/瑪格·馬丁戴爾/烏佐·阿杜巴/伊麗莎白·班克斯/崔茜·尤瑪/約翰·斯拉特裡/詹姆斯·麥斯登/艾莉·葛瑞那/亞當·布羅迪/凱莉·卡特/格雷森·戴利/卡莉·斯澤恩/傑·埃利斯/梅蘭妮·林斯基/珍妮·特裡普裡霍恩/南希·納什/特蕾莎·帕夫林克/利亞姆·麥克唐納/安德裡亞·納維多/丹妮埃拉·伯爾岡/諾維·愛德華茲/馬西娅·貝内特/安娜·道格拉斯/羅伯塔·科林德雷斯/塔拉·尼科迪莫
語言:英語
類型:劇情
上映日期:2020-04-15(美國)
美國 46分钟
美國夫人Mrs.America(2020)的劇情介紹
20世紀70年代,保守派活動人士菲莉絲·施拉夫利(PhyllisSchlafly,凱特·布蘭切特飾)領導了一場出人意料的反對“平等權利憲法修正案(EqualRightsAmendment,ERA)”運動。讓我們通過她與一衆第二波女性主義者——格洛麗亞·斯泰納姆(GloriaSteinem,羅絲·伯恩飾)、貝蒂·弗裡丹(BettyFriedan,特蕾西·奧爾曼飾)、雪莉·奇瑟姆(ShirleyChisholm,烏佐·阿杜巴飾)、貝拉·艾布紮格(BellaAbzug,瑪戈·馬丁戴爾飾)和吉爾·拉克爾斯豪斯(JillRuckelshaus,伊麗莎白·班克斯飾)——重新見證70年代文化戰争中最重要的一場攻堅戰是如何永遠地改變了美國當代政治版圖。
美國夫人Mrs.America(2020)的影評
Alice的成長,不早不晚,剛剛好。
本文主要關注alice(也就是香蕉姐飾演的角色)的成長。作為配角,她的自我意識覺醒在本劇中是一條暗線,但也非常精彩。一開始由于成長環境和家庭因素,盡管她也是有思想(關注到了ERA并向女主建議)很聰明,但是總是害怕去展現自己,害怕公開 ...
“一個女人,倘若得不到異性的愛,就也得不到同性的尊重”
看完《美國夫人》,最深的感受是:呆在世俗的保守框架之内總是令人更有安全感的,因為可以幻想有一個無所不能的大他者為自己的幸福負責;而那些激進的、捍衛理想的人必須要付出孤獨的代價、她們隻能自己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片中最打動我的其實是被稱為 ...
欲抑先揚,幹得漂亮
前三集觀後——女人并不是一個抽象的“群體”,哪怕把家庭主婦作為曆史垃圾“犧牲”掉,剩下的女人也沒法成為一個抽象的群體。女性作為一種符号進入政治議題時,也注定女性的利益會被交換,她們的立場會遭受挑戰,她們的聲音會被剪裁變形。可以做的, ...
我說。這部劇不是在講反女權。而是說如果一個女權主義者不女拳或者反女拳,反對和男性鬥争的話,自己争取女權的路會變得多麼崎岖。
1971年的運動到現在在亞洲依然沒有成功,看看鮑某的案件,N号房的案件。看看《餘歡水》裡塑造的女性、《夫妻的世界》裡塑造的女性(更不要說《娘道》這種片子);看看鄭州疫情表彰宣傳櫥窗裡隻有一位女性代表碩果僅存、天貓總裁夫人微博宣戰小三。
“姐姐來了”沒有用,任何不從上層政策、法律法規開始改變的民間舉動,都是随時會被404繼而淹沒在更新熱搜之外。
亞洲女性的覺醒還早着呢!這倒車開得是油門踩到底了。
女權不是平權,有些權利本來就平不了,有些東西就不必對男人低聲下氣的說我們是平權了。^^
全職家庭主婦請明白幾個重點:1.女權争取的是群體利益,包括家庭主婦,2.女權希望更多人走出家門,但絕不是逼着你離開家庭,3.如果你感覺到了某種歧視,那是這個社會的擠壓,是社會環境不重視家庭主婦的付出,不是女權主義造成的,請别他媽的随便甩鍋,4.請永遠不要忘記,你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是無數女權主義者用血汗犧牲換來的,不是你老公施舍的,所以,當她們戰鬥的時候,可以沉默,但請别哔哔賴賴的添惡心添堵。
靠這劇做女權啟蒙,效果不會樂觀,否則你看短評區點贊最多的熱門,“女權不是平權”?什麼玩意?這是給女權主義者的進階版教材。凱特的原型人物,一句話概括:用她所有的聰明才智、實幹與野心,在她個人的狹隘局限裡打轉。作為野心勃勃,甚至可謂有長遠抱負的高知女性,長期被丈夫忽略輕視怠慢,她的一切能量都在伺機爆發,而最終找到了一個荒謬出口:心機算盡、調動一切資源,反對一個能讓她自身的性别與能力獲得公平公正生存生長空間的《性别平等法案》。斯坦納姆、弗裡丹、謝麗幾位女權領袖的畫像也很360度,你不斷看到她們的彷徨和盲點。謝麗選舉中,女權内部的龃龉和倒戈也給我們教訓:不要與虎謀皮,跟權勢男性談團結、合作、讓步與折中。謝麗說的對:權力不對任何事讓步,如果不追求真正的平等,就要永遠乞求男人,拾其牙慧。我對謝麗肅然起敬。
Schlafly的言論姿态就是今天反對派的照妖鏡:身邊即世界,看不到更廣闊的社會還有被歧視的女性就以為社會歧視不存在;無根據揣測污蔑女權尋求的不是平權是特權;希望把女性束縛在家,美其名曰保護。他們有的也在現實生活中郁郁不得志,隻有通過污名化女權博得同流者關注;本來溫和的談話因他們一再挑釁變得激化,正好扣上女拳的帽子。但他們的論據又是如此偏激而可笑:他們認為女權發展産生了一些矛盾,所以女性的争取不具正當性;他們指責女性壓榨了男性的資源,可他們的策略不是幫男性争取資源,而是炮轟女性的争取;或者指望女權主義把無論男性女性的問題全都解決,在一旁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然後坐享其成。反女權主義并不是一種主義,它不成系統,隻駁論不立論,隻質疑不建設,作用僅僅是指出女性主義理論現有缺陷并幫助其不斷完善發展而已。
這部劇目前(第三集)為止,最讓我起雞皮疙瘩的一幕就是,支持ERA(平等權利修正案)的女性(多是年輕未婚女性)隊伍 和 反對ERA的家庭主婦隊伍 在相反的樓梯上互相回頭凝視對方,那一刻不得不思考是什麼把擁有共同命運的她們分裂到如此地步呢。不過轉念一想,這又有什麼關系呢,隻要她們都共同意識到了女性需要站出來為自己的利益呼聲呐喊,意識到了女性參與政治的必要性,意識到了權力的重要,哪怕是不同方向的樓梯,隻要向上走,盡頭到達的也是同一個地方 The fight is not about Equality. It’s about Power
同意Gloria Steinem本人對該劇的評價。總有一些勢力做出一些表面上你想看到的東西,讓你去忽視你真正需要的東西、忘記你為之抗争的東西,這些勢力才是最可怕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