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圖(2016)的劇情介紹
當代,中國長江沿岸。
船長高淳(秦昊飾)在駕駛貨船沿長江送貨的途中,不斷上岸尋找豔遇。但他逐漸發現,這些在不同的碼頭遇到的女人,好像是同一個人——安陸(辛芷蕾飾)。隻是随着航程的上溯,安陸時而溫柔,時而瘋狂,但是變得越來越年輕。高淳迷上了安陸,不斷停船與她相會,也漸漸發現安陸出現的地點,都與一本未知作者的手寫詩集有關。
但是船過三峽之後,安陸不再出現了。
高淳瘋狂地尋找安陸,在詩集和航線圖中,發現了安陸出現的規律。船上發生變故,但他不顧一切地獨自一人駕駛貨船,繼續上溯長江,直到源頭的雪山,終于發現了安陸的起源,和長江的秘密。
船長高淳(秦昊飾)在駕駛貨船沿長江送貨的途中,不斷上岸尋找豔遇。但他逐漸發現,這些在不同的碼頭遇到的女人,好像是同一個人——安陸(辛芷蕾飾)。隻是随着航程的上溯,安陸時而溫柔,時而瘋狂,但是變得越來越年輕。高淳迷上了安陸,不斷停船與她相會,也漸漸發現安陸出現的地點,都與一本未知作者的手寫詩集有關。
但是船過三峽之後,安陸不再出現了。
高淳瘋狂地尋找安陸,在詩集和航線圖中,發現了安陸出現的規律。船上發生變故,但他不顧一切地獨自一人駕駛貨船,繼續上溯長江,直到源頭的雪山,終于發現了安陸的起源,和長江的秘密。
長江圖(2016)的影評
詩歌時代的墓志銘
長江圖在其形式和内容領域都想做到某種真正的革新,一方面用男主角高淳沿着長江逆流而上是對這個民族曆史與文化的追根溯源(諾亞方舟式或是說奧德賽式的),另一方面以女主角安陸的“順流而下”和她不斷的質問(重估一切)、修行對這片文化最灰暗的、 ...
當我放棄對劇情的理解
因為影片叙事複雜,在觀影時主動将其歸入超現實主義作品,于是将重心放在對影像的欣賞上,獲得了巨大的愉悅。膠片的顆粒感、行船時的搖晃融入整體的藍色調,奠定了影片的整體基調。萬壽塔、觀音閣、三峽大壩等景物,讓水利&建築的DNA大動 ...
影像形式大于實質叙事
李屏賓指導攝影下的長江是美的,膠片的粗粝感卻意外地表現出了傳統山水畫般揮墨而就的氣韻與态勢。但從影片叙事來講,卻未能與畫面很好的配合一場娴熟的探戈。倘若說李屏賓的影像如同一幅完整的山水畫,那麼構建出影片骨骼紋理的叙事邏輯,卻隻是在這 ...
近來大陸文藝片的三要素:佛經、詩歌和旅行。
遮遮掩掩、不倫不類,不是所謂“瘋狂的叙事”而是“分裂的姿态”,在并不恰當處削弱正常叙事性,擺出了拒絕觀衆的姿态後,又用拙劣文字熱切傾銷闡釋自以為高深的隐喻,企圖最大理解。十年真的是殘酷卓絕的創作曆程,然而與其淹沒在自己的洪流裡,丢掉了尚好的立意與宏大的視野,不如及早上岸。
八零末一代頹喪低落症候群知識分子的沿江還魂遊。詩歌、性、情愛、吊喪包裹着的内心悲滄,在最後一刻依然無以釋懷。舊世界素材群像延伸出這個國家民族的時代蒼涼,而三峽區域的整體失魂與缺席,即是遊魂流離失所的現狀,亦是世紀罪證的另一個犯罪現場。罕見的華語獨立電影工業代表作。
三峽控、長江控真的受不了那些從未見過的視角和影像,無邊的江面、開閘的大門、兩岸的疊山……又長又大又寬。過閘時緩緩升起的水面,如晨勃的丁丁沉重挺起。消失的荒洲,遺棄的孤島,是歡愉後最迷幻的空虛。“他愛她,所有痛苦、低賤和榮耀的時刻” 相遇,恢弘如同命運。
看完也說不上來的感覺。但就是喜歡沉淪在這樣的攝影、畫面與詩句中,昏昏沉沉,就算睡去也不覺得可惜,似乎夢和影像有了重合。詩與航線,女人與執念,結束也可以是起源。
路邊野餐太好看了
緣起八九年冬日書寫的詩集,前塵如影相随,亡者若即若離,江河的逆流,幻化為數段人生的逆旅——巫山雲雨、楚水别愁、秦淮斷魂······往生不複,回頭無岸。
山河水域才是真正的主角,流動着的行歌溯回,關于詩關于旅程關于消散的記憶關于長江的邏輯。導演将每一個遊魂妥帖安置于江流,也将每一處韻腳輕藏在影像。沒有神靈讓人信服,所以需要一個女性。沒有流逝可以逆轉,所以需要一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