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安魂曲RequiemforaTribe(2024)的劇情介紹
曾獲奧斯卡提名的1976年的紀錄片《風中人》描繪了伊朗遊牧民族巴克特亞裡人的大遷徙,哈賈爾在片中隻是一個小姑娘,如今55歲的她依舊熱愛純粹的遊牧生活,因而拒絕搬到城市,但是家庭紛争、氣候變化、城市化進程等問題時刻困擾着她。新晉伊朗導演馬爾揚·霍斯拉維以拍攝婦女形象和社會問題見長,她執導的多部優秀作品在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弗裡堡國際電影節等節展入圍或得獎,本片依舊是對女性面貌的挖掘,新舊影像跨越時空彼此呼應,發人深省。本片在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為世界首映。
部落安魂曲RequiemforaTribe(2024)的影評
關愛父母心理健康
本片擁有複合議題:人和自然的關系,遊牧生活還是現代生活,遊牧老人的養老問題,伊朗女性的家庭話語權缺失,和遊牧/部落文化的凋零問題(這塊是我缺失相應背景,無法理解。)整體屬于有趣且值得一看的片子。但是細細想來,很多節奏是有可琢磨的地方 ...
一個女人從夫從子的一生。一顆星給這片至少教會了我尊重我媽的命運。
部落消亡曲,沒有尾端,戛然而止
非常厲害。本以為是講述城市對遊牧民的傾軋,但實際上是很有限的素材展現了一個女人任父輩、丈夫和兒子擺布失去夢想的一生。情緒很飽滿,而且調動情緒的能力很強,最後音樂響起,老人在城市的公園裡看着孩子蕩秋千的那一幕,我直接看哭了。出影院的時候後面還有個男的總結“歸根結底還是男的都太壞了,應該把這個世界上的男的都殺光”,也行。
開始以為說的是部落祭祀的主題 整場已經做好紀錄片那種絮絮叨叨可入睡的準備了 但是一個多小時 穿插着新舊紀錄片 補全了女主的一生 年輕時候聽爸爸的 結婚後聽老公的 老了聽兒子們的 她心中留給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就是與自然無拘無束在山河湖海之間的遊牧遷移 被城市化的向往擊碎 随着羊群被偷偷賣掉老宅被拆 心中的精神家園瓦解消融 最後那一幕 她看着在城市公園裡蕩秋千的孫女們 眼神中已經再也沒有光彩 她害怕自己和朋友一樣死在了幹澀的孤獨裡 片尾音樂響起 哀傷又悠遠 竟讓人落下了眼淚
2024Siff。如果說《再見田園牧歌》中傳統(農業)的消亡在于農民的終結,那麼本片中執拗的「最後的遊牧人」(其實還是存在極少數的群體)最終還是被家庭——其中針對父(男)權的輕微批判,忽如其來把女性反抗和傳統消逝相結合令人猝不及防——亦或是現代化(城市化)所取代,五十年前的紀錄片對當下僅僅是一種明日黃花,而前後呼應的「蕩秋千」則是神來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