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遍布文藝片、科幻片的電影熒幕上,《鬼鄉》是少有的以普通平民在戰争時代所遭受的遭遇為叙述對象的電影。處于和平年代的我們,對于戰争,也隻是從書本和影視資料上了解大概的情況,缺少細節。以至于麻木于抗戰片的我們完全無法切身體會戰争對普通人的身心所造成的深重災難。這本電影恰好以較為敏感的“慰安婦”主題出發,用直觀、血腥的畫面為我們剖開了曆史細節,讓我們切身感受到戰争的悲劇性。

戰争是最可怕的惡魔,它淩駕于道德和人性,将世界變成了人類自相殘殺的地獄。而在這個地獄中,慰安婦的存在就是對戰争最大的控訴。電影還原了日本慰安婦受害者姜日出悲慘的一生。片中的女主角叫正敏,14歲的時候被日軍強行帶走。在去往地獄的卡車上遇到了英熙,一個同樣命運的15歲女孩。那時的她們甚至不知道日軍要帶她們去哪裡、去幹什麼,甚至還天真地以為是去工廠做女工。正敏是第一個被帶走的人,她被一個猥瑣的男性醫生檢查是否是處女。确定後讓她洗澡換新衣,送到一個暗格子間,然後如羔羊般被性侵、被虐待,淪為慰安婦。正敏被士兵抗走時,她的眼神是灰暗、頹敗、空洞的,她已經感官麻木,失去了哭的欲望和能力。在那個地獄般的格子間裡,一個個花季少年被迫成為了日軍洩欲的工具。每天都有數不清的士兵排着隊,等着下一個輪到自己。每一個士兵看到慰安婦都急不可耐地像豺狼般撲過去,沒有性,隻有虐。

對他們來說進慰安婦的房間就像上洗手間一樣随意,而慰安婦們卻像被随意玩弄的殘破娃娃,全身上下都是淤痕,她們沒有休息的時間,甚至連月經期間也不能逃脫被施暴的命運。她們生命的活力一點點被喪失,她們不知道痛苦還會持續多久,可能下一刻就會死去,活着的她們隻是為活而活。

片中,難得的一次讓她們在河邊的休息時間,一個曾唱歌的慰安婦唱了《歸乎曲》,歌詞說:“要走了  要走了  扔下我要走了  你讓我怎麼活啊”,在這裡,我才懂得了片名的含義,鬼鄉,歸鄉,何時才能歸故鄉?而片尾,英熙為正敏在家鄉舉辦了安魂葬禮,通靈人最終帶領着正敏的靈魂歸到了故鄉。鬼鄉,成鬼後,終回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