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1.

當你委曲求全盡全力迎合最親愛的人的時候,得知對方在蒙騙你,當你被他人嘲笑,甚至欺負,你該怎麼辦?什麼才是最好的報複?

帶着這個問題,我和老公一起觀看了美國電影《小醜》。

主人公亞瑟·弗萊克一心想成為一名喜劇演員,然而因家境貧困,加上深受精神病(傻笑)的困擾,他不得不依靠精神病藥來維持生活。

家裡隻有患有疾病的母親,亞瑟·弗萊克是家裡的唯一支柱。他一邊吃精神病藥,一邊在小劇院演喜劇。

因為時不時傻笑,亞瑟·弗萊克常常被他人打得鼻青臉腫,青一塊紫一塊,不過,他不僅從不還手,還在母親面前一直保持快樂的樣子,因為母親一直叫他為“happy",他要對得起這個稱号。

劇院裡的同事實在看不下去,于是偷偷地給了他一把手槍,讓他好好保護自己。亞瑟·弗萊克感動得百感交集,不知如何感恩,不過,就在這時,老闆卻辭掉了亞瑟·弗萊克,理由是别人舉報他攜帶槍支。

亞瑟·弗萊克悲痛萬分,萬萬沒想到昔日的好同事如此卑鄙無恥地欺負他。他的世界突然沒有了往日的希望和溫情。

不過,亞瑟·弗萊克依然抱着信心,堅持走了喜劇演員之路,雖然屢戰屢敗,但是樂此不疲。他去過孤兒院跳舞,卻被從上衣掉落的槍支又一次炒鱿魚;在參加喜劇演出時,傻笑疾病突然發作,沒說幾句,就草草結束演出... ...

有一天,亞瑟·弗萊克坐在地鐵上回家時,看到了三名所謂的精英男士欺負一個女子的情景,又忍不住大笑了起來。他的笑容救了女子,卻惹上了麻煩。憤怒的三名男子向他走來,張牙舞爪,打算毆打他。

“哒哒哒~~~”

槍聲四起,鮮血淋漓,一片狼藉。

是的,亞瑟·弗萊克殺了那三名青年。他不再是怯懦的小醜,不再是弱小的小綿羊,開始反抗了起來。正所謂有壓迫的地方就有反抗。

沒想到第一個反抗的對象卻是他的母親。經層層調查,亞瑟·弗萊克發現母親明明患有幻想症,還撫養他,不僅如此,還編造父親是議員候選人的謊言騙了他。

僅存的親情也背叛了他,他對世界徹底絕望了。懷着無比的仇恨,亞瑟·弗萊克掐死了母親。

命運有時候捉弄人。之前失敗的喜劇演出不料爆紅,他收到了制作方的電話。當然,他知道這是出名的一條路,更知道爆紅的背後有制作方對他的侮辱。

不管怎麼樣,他接受了制作方的演出邀請。在他上台演出前,三名精英的死被炒得沸沸揚揚,加上議員候選人因說了對貧困階級不利的話,全城底層階級帶着小醜面具參加了遊行。

亞瑟·弗萊克順利逃過警方的追捕,來到直播現場,對着鏡頭坦白了自己殺死三名男子的事情,同時也殺掉了曾經侮辱自己的主持人。

演播廳躁動不安,整個市區更是人心惶惶,富人忙着逃命,窮人亂殺富人,狂歡暴沖。

亞瑟·弗萊克選擇的報複方式是以牙還牙,殺無赦,看起來很痛快。但是一時的快感卻換來了一世的混沌。

2.

除了亞瑟·弗萊克式報複法,還有沒有其他有效、正确、正面的報複法?

華裔女人李懷瑜曾經在倫敦做電影制片人的時候,不幸在北愛爾蘭的徒步道上,遭到了強奸。

幾周後,她便寫下了小說《生命暗章》的序章,五年後又動筆,花了兩年寫完了這部小說,後來,《生命暗章》獲得了2017年的非布克獎,她的報複之路就這樣畫上了療愈的逗号。

李懷瑜坦白道,那次遭遇的疼痛刻骨銘心,十分惡心,曾有過生不如死的感覺。加上因社會的偏見和關注度不足,她很難得到相關非營利專業機構的幫助,一天比一天心煩意亂。

不過,寫下這部小說的過程中,她試着站在加害者的立場考慮問題,也試圖揭露偏見的真相,呼籲社會各界的關注。

終于,她從陰影中走了出來,積極參加了由強奸受害者組成的團體,并在倫敦經濟學院讀博士學位,專門研究與媒體打交道的受害者,盡力改變公衆對強奸受害者的看法。

李懷瑜和亞瑟·弗萊克同樣被人欺,受到了極大的創傷,不過采取的方法不同,結果也大有不同。

前者在維持社會安甯的前提下,争取了受害者的利益,而後者不僅破壞了社會秩序,還攪亂了他人的長遠利益。

混沌對任何人沒有好處,隻有良好的社會環境,才能有翻身或雙赢的可能。

萬維剛老師說過,弱者報複,強者原諒,智者忽略,的确,最好的報複是原諒、忽略基礎上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