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7海報》
“花香掩蓋的了屍體的惡臭,掩蓋不了戰火的嗆味。
鐵絲紮破了手心,紮不破和平的向往。
匕首插進胸膛,鮮血澆灌土壤,卻結出了和平的果實。
倚靠大樹,翻開家人照片,就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他讨厭回家,因為回家就是離别的倒計時。
可事實上,他讨厭的,是這該死的戰争”

從滿是小黃花的田野蘇醒,到慢慢坐下終于可以松一口氣,草原中的牛,漸漸變小的房屋,永遠留在那裡的朋友,上河裡漂來的櫻花,河畔的死屍,夜裡火光下廢棄的小城隻能從槍聲和剪影感受到的敵人,上戰場前唱起思鄉之歌的戰士,就算是屍體上的烏鴉,竟是如此般詩意,既細膩又很宏偉。
而最使我有所感受的便是以下三處:


夜戲中,燃燒彈照亮廢墟,陰影在飛跑主角也在飛跑,看那大火熊熊燃燒,敵軍的部隊就在不遠處,可主角什麼也做不了。滿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般渺小;主角被沖下瀑布在半昏迷中仰面漂流,雪白的花瓣撒下,可湖畔盡頭竟滿是死屍。這裡既是天堂,也是地獄,亦或許,天堂和地獄,本就是同一處;最後的沖鋒之前,一群戰士蹲坐在一旁,傾聽着思鄉之曲。而鏡頭随着主角由遠拉進,逐步從主角映射到每一位戰士的臉上,有些垂着頭,不知在想什麼,有些閉着眼睛,享受這最後的和平,這最後的甯靜……最後鏡頭回到主角,可這思鄉之曲竟是如此般熟悉,穿過這悲哀世界的可憐流浪異鄉人,不正是他自己?


最後,主角在經曆完這一切之後獨自一人坐在那參天大樹之下。看着美麗的豔陽,又看看家人的照片。他或許感到幸運,又或許感到悲傷。但此刻,他雖然是一人,卻不再孤單……


他們已不再變老,那場完結一切戰争的戰争,終于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