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家之人》由諾拉·托梅執導,安吉麗娜·朱莉作為制作人參與制作,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提名,于2019年在中國上映。

影片由小說《帕瓦娜的守候》改編而來,原著的作者戴博拉愛麗絲是一名屢獲大獎的加拿大作家,曾多次前往阿富汗,一名女權主義者和反戰者。

極具形式感的圖騰和花紋,顔色微妙好看的獨特畫風讓人一看就知道它與《凱爾經的秘密》和《海洋之歌》一衣帶水,他們都是卡通沙龍(Cartoon Saloon)動畫工作室出品的動畫電影,這三部都曾獲得奧斯卡提名。

與《凱爾經的秘密》和《海洋之歌》不同,《養家之人》講述的事現實主義題材,所以沒有太多絢麗的畫面效果,鏡頭語言顯得簡單樸實。


...

影片采用真實生活和編織的童話故事兩條線相交叉的表現手法,講述挺簡單的内容:在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女孩帕瓦娜為了一家人的生存而女扮男裝出門工作、營救無辜入獄父親的故事。

這類故事的電影并不新穎,純粹被其畫風吸引而觀看,但一看進去就無法離開屏幕。它沒有那些缥缈的大道理,沒有宏大的震懾場面,它以最本真的情節和畫面,讓你用最簡單的心态來感受阿富汗人民的世界。

過着太平日子的我們,戰争很遙遠,可是這世界的某些角落,戰争是每天實實在在的經曆。

我們理解戰争的殘酷,戰亂給千千萬萬平民家庭所帶來的痛苦,活着已是不易,但我們看不到也理解不到這殘酷的包裹下,這某個角落還有更深層的殘酷:不能抛頭露面,沒有男性陪同就不能出門的阿富汗女性,在這連出門獲得生活必須品也被禁止的戰亂社會裡,沒有了成年男性的陪伴時她們是如何活下來的?

影片用一個孩子的掙紮來告訴你,這世界還有人這樣活着,更可悲的是她并不孤單,在此等社會下,有多少家庭也是這樣的!


在戰亂中,活着已經算是一種奇迹,但是生活是如此殘酷,每一天都想将人生吞活剝,明天在哪裡?

孩子無法理解戰争,帕瓦娜還在為一次都沒有穿過的裙子要被賣掉而不舍,她還在為弟弟編織自己的童話故事,轉眼間,她就必須為家人的生計而想方設法!

帕瓦娜是不幸的,父親被關後,她家的男人隻有還是個嬰兒的弟弟,人生給年幼的她一個無奈而又不得不選的抉擇。

帕瓦娜是幸運的,她有一對好父母,在禁止女性識字讀書的社會,她私底下得到了這個權利,給了她生存的本領,也給她活着的支撐。父母的堅強是孩子堅強最好的引導,她用編故事的方法讓家人得到片刻的慰藉和期望,也給自己咬牙活着的信念。

和她有同樣遭遇的朋友希吉亞,沒有像樣的父母,她用“那片月亮拉起海水的沙灘”支撐自己活下去的勇氣,自身的堅強更是世上最好的本能。

戰亂中沒有人是活得輕松的,要不是心中還有那一點信念,這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其實無論在生命的任何時候,無論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心中那給自己留着的希望永遠是生活最堅強的信念。


...

在這戰亂中,所有的人沒有人是赢家。

那貌似活得不錯的男人,無法抗拒最愛的人在戰争中被奪去生命的悲劇;那得志猖狂、恃強淩弱、不可一世的小個子男人,在坐上前往戰場車上的眼神和緊握鋼槍的姿勢,無不訴說着他的無助和恐懼。

同情弱者是大多數人基本人性,但是在連賣東西給女性都會被處罰的社會中,在被關進監獄是不要理由的戰亂中,大多數人保持了沉默,選擇性地視而不見。人性是善良,但卻架不住心底的恐懼,那些無可奈何的搖頭,那些不得不顯示出來的冷漠,将在他們生活中留下多少陰影和創傷。

此時此刻,給予弱者那掩飾下的溫柔便是這人間的無限春光,戰勝心中的恐懼,送出哪怕是一份微乎其微的溫暖的人,都應該被歌頌,可是誰也不知道等待他們會是什麼?


童話可以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但現實生活卻不是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描繪的。

看完了,我的心無法平靜!

帕瓦娜一家能團圓嗎?他們家團圓了,以後的日子會好嗎?他家團圓了,其他家呢?

不敢也不想再想!

看完了,我的心有一絲期盼

二十年後,在那片月亮拉起海水的沙灘她們能再相見!


影片的最後,帕爾瓦娜對着夜空喃喃自語:

Raise your words, not your voice. It is rain that makes flowers grow, not thunder.

話要說的更有道理,而不是提高音量。畢竟是雨水滋潤花朵生長,而不是雷鳴。

她是說給戰亂的阿富汗聽,是說給極端的統治聽,是說給性别歧視的制度聽,也是說給世上的每個人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