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背景是一直想摧毀伊朗核研發能力的摩薩德,獲知在伊朗電力公司有個一直受上司性騷擾的女職員,于是以幫助她離開伊朗作為交換條件,派個和女職員有點相似的女特工趁機潛入德黑蘭,試圖實施斷電行動,來癱瘓伊朗防空系統,最終完成轟炸任務。

雖然女特工像是臨時征招沒有經過太多專業培訓的樣子,但好在原計劃看起來并不複雜,而且依靠多年來在伊朗發展的情報網絡的配合,摩薩德信心滿滿都讓空軍飛機都時刻準備着。

然而似乎完美的計劃被兩個貪便宜從約旦上飛機的兩個以色列年輕人給幾戶攪黃了。以色列實行全面兵役制度,倆人中的一個曾經在兵役中認識女主特工,驚慌失措之下被伊斯蘭革命衛隊發覺,于是女主特工的任務之行幾乎變成了逃亡之旅。

也算是小有新意的題材,加上革命衛隊情報官那副熟悉的面孔,仿佛《國土安全》的番外篇的感覺。

但也有幾個點有點讓人費解:

1. 按照情報界的慣例,一旦發現任務無法完成,是應該馬上取消任務盡可能安全的撤人。因為在保存寶貴的情報人員有生力量的同時,也是要最大限度的防止對手摸清情報行動的真實目标。而本劇中明知革命衛隊情報部門已經有所察覺,很難實現既定目标情況下,一沒有堅決的撤人,二沒有立即啟動plan B,摩薩德的這個決定讓人有點費解。

2. 伊朗曾經在70年代是亞洲頂尖的富有開放國家,隻是在霍梅尼領導的教士奪權的伊斯蘭革命之後,才閉關鎖國保守落後的。時至今日,很多改革派學者和學生對于腐朽無能的教士集團非常不滿,但教士集團依靠伊朗廣大窮人階層和宗教狂熱分子的支持還是占有絕對的權力優勢的。本片中所體現的改革派與保守派似乎均勢的樣子,有點誇大了他們的影響和作用,讓人感覺好像伊朗馬上就要再次革命一般,有點誤導觀衆。

3. 關于女特工的專業能力問題。前幾集給人的感覺就是,要打打不過,要演技沒演技,反跟蹤技巧更是幾乎沒有,等等,讓很多觀衆質疑摩薩德的專業水準。如果在影片中多對女主特工的選拔訓練背景做個合理介紹就會少很多質疑,比如說為了找到和伊朗電力公司女職員相似的人來執行任務,摩薩德需要從普通服役的女兵中尋找模樣身材相似且可以流利說波斯語還可以熟練操作電腦的,隻經過短期簡單的基本培訓就被派往德黑蘭來執行任務。這樣的人設就更容易讓人接受了。

依靠開篇的驚豔很難持續維持觀衆的熱度,如果後面幾集沒有更多明顯亮點,那第二節能不能獲得續訂就很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