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第一本書,那個時候還處于新舊武俠交替階段,在那個時期,還不會出現像楊過,黃藥師這樣亦正亦邪的人物,多的是那種一身正氣、舍己為人、處處完美的大俠,陳家洛舊屬于這種類型,論文采,他考取過舉人,後來進入江湖,他又成了紅花會的總舵主。文武雙全、英俊潇灑、地位崇高,這是一個多麼完美的形象?

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完人,如果在現實生活中你遇到一個處處完美的人,你的反應不會是親近,反而會是敬而遠之,太過完美的人,讓人覺得自慚形穢,無法接近。在小說裡面也是,太過完美的人,反而讓讀者感覺不真實,因為沒有受力感,也就是沒有共鳴和代入感,會覺得虛僞、做作,不像是真實的人生,最終結果是棄坑而逃。

金庸當然不會這麼笨,他當然不會塑造這樣一個令人生厭的高大全角色,凡是成功的角色,身上不僅要有閃光點,也要有緻命的弱點。

...

而陳家洛的弱點就是過分的書生意氣。就好像讀了很多年書的學生,步入社會之後,依然擺脫不了自己的書生氣,思考問題還是用的書本上那一套,我行我素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陳家洛就是這樣,從小受到的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的熏陶,這套在江湖上管用,可是政治上不講這個,政治講的是心機城府、波瀾詭谲。

陳家洛有心光複漢人江山,然而他的理想抱負卻與他的真實個性和人生經曆有着難以避免的沖突。他可以是一個沖鋒陷陣的将軍,也可以是一個運籌帷幄的謀臣,可就是不能成為号令天下的一國之君,君王講究殺伐果決,他卻天真無邪。

在感情上,他是一個失敗的戀人,政治上,他是一個幼稚的領袖。

...

乾隆雖然在血緣上是一個漢人,是他的哥哥,但是他從小在深宮裡面長大,吃的是滿人的飯,學的是滿人的禮儀,在意識裡已經是一個滿人,突然有一天讓他推翻過去的一切,做一個漢人,我相信沒幾個人能做到。不說别人,就連我們俠肝義膽的蕭大俠都做不到,在承認自己是契丹人後,依然忘不了宋國的養育之情,将心比心,乾隆也是很難做到的。

上述,是我們把他想象成一個忠厚之人的推斷,即使是忠厚之人,反清複明都很難辦成,況且,他從小生活在爾虞我詐的宮廷鬥争之中,經過殘酷的奪嫡之争才坐上這個位置,身在帝王家,就算是父母妻兒,都能下得了殺手,更别說陳家洛這個隻有血緣關系的遠房親戚,他早已在這種環境中養成了心機深沉的性格。

...

也許他當初真的為這份骨肉親情動了恻隐之心,可是冷靜下來,權衡利弊之後,到底還是理智占了上風,如果自己反清複明,成功了,以紅花會和天下萬民的立場,必定會擁立陳家洛,成王敗寇,到時候自己會不會活命,都很難說,以自己數十年的宮廷政變經曆,陳家洛本意并不會緻自己于死地,可是坐在那個位置上的人,難免身不由己,迷失本性,在加上他手下心腹的慫恿,自己最後難逃一死。如果失敗了,那更不用多說,自己和紅花會等人,都會身首異處。這麼一想,不管這次政變的成敗與否,自己都是撈不到好處的,那又何必自己作死?

...

對于紅花會,他也不是非要剿滅不了,畢竟同胞兄弟,況且他們都是能人異士,能夠為朝廷效力也是不錯的。後來他們甯死不願效忠朝廷,既然不能為自己所用,那沒有辦法,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從某種角度來講,乾隆比陳家洛更适合當皇帝。

在感情上,陳家洛在面臨香香公主與反清複明的抉擇時,猶豫了半天,最後決定把她送給乾隆作為匡扶漢室的工具。這很符合儒家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理念,然後,在這個偉大的犧牲背後,隐藏着複雜又深刻的疑問。

...

我們前面已經分析到,乾隆不願意反清複明,有他自己的原因,跟香香公主沒有關系,之所以提出這個要求,一方面是他為天下第一美女的美色所傾倒,一旦陳家洛同意了,他白撿了一個便宜,如果他不同意,那麼也可以就此拒絕陳家洛,這個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也是一個荒唐的要求。

...

可是陳家洛居然同意了,他不僅幼稚,而且絕情,賠了夫人又折兵說的就是他,他的行為固然使自己的形象光輝起來,但卻無視香香公主的生命與愛情,不能不使這種光輝黯淡起來,這種殘酷而又荒唐的遊戲,證明了他的人格的懦弱。就這點來看,他還不如張無忌。他對香香公主不僅失了情,也失了信,更失了人的基本操守,失了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