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很多電影,出現意難平這種心理活動的情況也不少見。

看《愛情公寓》大電影的時候 我意難平,為什麼呢?因為我不爽自己的情懷喂了狗。

...

看《尋夢環遊記》的時候 我意難平 為什麼呢?因為這部電影是我目前以來看過的感受最深的,對我沖擊最大的一部動畫電影。(我唯一一次影院二刷獻給了它)

而這次我看《哪吒》時出現的意難平,則是因為我很難用一個簡單地好與壞來評判這部電影。因為現在網上對于它的好評真的是如潮水一般撲面而來,且不說嚴肅新聞的采訪,光是三五天内好幾次打開微博,《哪吒》電影相關的關鍵字都挂在熱搜榜上下不來,而評論區或者輿論導向都是出奇的一緻,不出意外的好評。這使得剛剛走出影院的我有些懵逼 真的有那麼好嗎?

我本人是一位電影電視類專業在讀生,所以我從一位電影在讀生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認為他是一部成功的國漫動畫電影,但算不上優秀的标杆電影。當然,我在這裡并不是要說《哪吒》的壞話,相反 我認為他是很值得一看的,我想指出的僅僅是它所擁有的不足和我的困惑。

...

人物設定過于偏激

哪吒 他是魔童,但他又極度想要獲得村民們的認可,村民們對他的成見讓他整日破罐子破摔,偷溜出去玩也是一副“好啊 既然你們那麼怕我 那我就讓你們更怕我一點” 的形象示人。

或許是内心的這種渴望和落寞讓哪吒産生了一種病态的心理——極度自私化。

他知道世間妖怪橫行 百姓生活艱辛,當他的媽媽好不容易擠出時間來陪他踢毽子時,他隻顧自己玩的開心 踢來毽子的力度大到分分鐘可以置人于死地

...

當他去山河社稷圖中修煉時,太乙教他斬妖除魔,可到真正模拟救人的測試時隻顧自己打得爽,把白骨精和村民一并幹掉。

哪吒在追捕海夜叉時,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與價值,不惜一路破壞村民房屋和若幹個水缸,為了抓捕一個妖怪甚至要把整個村莊搭進去,他真的是在斬妖除魔嗎?

這樣的極端的自私的誇張化設定在畫面的呈現上确實很抓人眼球,特效啥的哐哐上 可是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卻很不友好哪吒本意是要告訴觀衆打破偏見 不迷失自己 做自己的英雄前期的形象塑造給後期的轉化加了難題 而後期的轉化篇幅太少不足以徹底打消觀衆心中的頑固形象,就會顯得有些突兀和“為了轉變而轉變”了

同樣,娘娘腔的村民 啥事都做不好還可能是十二金仙的太乙真人,這樣的設定或許能夠為影片增添一些無厘頭的色彩和笑料,但卻靜下心來好好想想這樣的設定其實很刺眼。

...

太乙真人的形象一出現 确實很好笑,尤其是那風騷的走姿和絕佳的口音(配音演員加雞腿!)再加上圓滾滾的造型 這樣的角色定位本應該很讨人喜愛的。可是影片結束後卻很敗好感。

啥事都做不好 你說他愛喝酒誤事 人之常情我忍了

他人比較圓滾滾所以心也比較大 到影片的最後才知曉是申公豹偷拿走了靈珠 我也忍了

可是身為一個仙人,一個答應收哪吒為徒的仙長 卻連好些個正經法術都不太熟練 說他是半吊子老師也十分夠客氣了 。我一直以為在電影的最後的反轉或者其他比較重要的劇情中 太乙真人會拿出他的真正實力來驚豔我們一把 但是沒有。

...

而且在關于他的台詞設定上 讓我感到有些匪夷所思的是 當他看到哪吒和敖丙在天雷中拼死抵抗,他說了句“沒想到他們可以抵抗這麼久 ....” 他說台詞的語氣就像是在說“他們要是抗不了多久我就不拿出法寶啦 沒想到他們兩個能抗那麼久。”到這裡 我所看到的隻有貪官形象的完美隐射了。

全片中我最最搞不懂的一個地方在于娘娘腔村民的設定,電影中出現的每一個人物都是帶有任務的,那麼他的任務是什麼?搞笑嗎 他做到了 這個村民配音也是很絕(配音老師加雞腿!)很好的肩負了整個村子的逃亡使命,娘娘腔村民每次都是第一個發現哪吒做出一系列反應的人。可是最諷刺的是 電影宣傳的是 “我命由我不由天” “打破成見”,卻依然出現這種帶有臉譜化刻闆印象的角色來滿足笑料的堆疊。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